谈迁简介资料—明末清初史学家
谈迁(1594~1658.1.14),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阅读全文】
谈迁(1594~1658.1.14),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阅读全文】
张肃(生卒年不详),字君矫,蜀郡人,字君矫(《华阳国志》)张松之兄,张表的伯父(《华阳国志》,一说为张表之父)汉末益州牧刘璋部下的广汉太守。...【阅读全文】
黄皓(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宦官。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蜀汉灭亡后,邓艾想要处决他,但他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得以...【阅读全文】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师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 北宋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阅读全文】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阅读全文】
吕夏卿(1015~1068年),字缙叔,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北宋大臣,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生。庆历二年(1042年),吕夏卿和他的哥哥吕乔卿同榜登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他被任命为广南东路(今广东省)高要县主簿,又调任江南东路(今江苏省)江...【阅读全文】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阅读全文】
孙桓(198年-223年),字叔武 ,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建武将军,孙河第三子。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擢为武卫都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从讨关羽于华容...【阅读全文】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不...【阅读全文】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现一般写作万修(亦写作万休)。 万脩在更始政权时期被任命为信都令,刘秀宣慰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阅读全文】
王仙芝(?878年),字号不详,濮州濮阳(今山东省鄄城县)人。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 早年贩卖私盐,混迹江湖。乾符元年(874年),起兵于长垣,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吸收黄巢和庞勋部众,反唐斗争迅猛发展,采用流动作战方针。唐僖宗采...【阅读全文】
高欢(496年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 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阅读全文】
刘骏(430年―464年),字休龙,小字道民,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第五位皇帝(453-464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宋明帝刘彧异母兄,母为路淑媛。 机智聪颖,文武双全。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先后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叛乱、参与元...【阅读全文】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东汉第八位皇帝,汉安帝长子,恭愍皇后李氏所生。 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便先废了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阅读全文】
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秦朝时曾任仆射(音py)。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他建议实行分封,认为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遭丞相李斯驳斥。事见《史记李斯列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