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国号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   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强汉开国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 (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朝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   ,定都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休养生息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的誓言。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北方草原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国力强盛。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王信,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但怀疑韩王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刘邦亲自率军前往攻打,在铜鞮(dī,堤)击败韩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
韩王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又收集起韩王信被击败逃散的军队,并和韩王信及匈奴冒顿单于商议一齐攻打汉朝。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乘胜追到离石,又把他们打败。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将地区聚集军队,汉高祖命令战车部队和骑兵把他们打败。匈奴常败退逃跑,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汉高祖当时在晋阳,派人去侦察冒顿,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可以出击”。刘邦也就到达平城。刘邦出城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刘邦采纳陈平之计,派人送给匈奴王后阏氏许多礼物。阏氏便劝冒顿单于说:“现在已经攻取了汉朝的土地,但还是不能居住下来;更何况两国君主不互相围困。”过了七天,匈奴骑兵逐渐撒去。
当时天降大雾,汉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间往来,匈奴一点也没有察觉。陈平对刘邦说:“匈奴人都用长枪弓箭,请命令士兵每张强弩朝外搭两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围。”撤进平城之后,汉朝的救兵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这才解围而去。汉朝也收兵而归。韩王信为匈奴人带兵往来在边境一带攻击汉军。史称白登之围事件   ,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刘邦驾崩,刘盈即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文景之治
参见: 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   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治世,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  
汉武盛世
参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景帝驾崩,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南越、闽越、夜郎、滇国、卫满朝鲜等国,远征大宛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公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昭宣中兴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刘彻驾崩,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 (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  
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驾崩,汉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   ,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   。地节二年 (前68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   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    
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   ,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   ,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   ,又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   ,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   。经汉宣帝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西汉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孝宣之治”   。
神爵二年 (前60年),汉宣帝于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汉廷政令得以颁行于西域。   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   汉元帝建昭三年 (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   ,并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  
新莽篡汉
汉宣帝驾崩,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 (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驾崩,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  
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公元前1年08月15日,汉哀帝驾崩。08月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刘衎。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但是,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公元6年0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驾崩,王莽立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自任“摄皇帝”。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光武中兴
新莽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  
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室宗亲刘秀在鄗县   之南称帝,诛杀刘玄,登基称帝,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   ,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 东汉汉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后又消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  
汉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 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  
明章之治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国力恢复期,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六年 (73年),汉明帝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据伊吾   ,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然而不久焉耆、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汉章帝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   。  
章和二年 (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史称燕然勒功。   汉和帝永元三年 (91年)窦宪再次率军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主力,北匈奴仓皇逃窜不知所踪。   汉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戚宦之争的序幕。  
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   于永平十二年 (69年)内附中国,汉明帝于其地设永昌郡   ,初步奠定了中国对整个云南的统治,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融入中国。
汉明帝、汉章帝共统治三十一年 (57年—88年),秉承汉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   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   ,号称“明章之治”。  
戚宦之争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 (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帝重用郑众、蔡伦等贤宦,   故《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   、安置流民   、勿违农时   、招纳贤士   ,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   。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   ,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   ,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   。永兴元年 (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在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元兴元年 (105年)冬12月,年仅二十七岁的汉和帝驾崩。   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是为汉殇帝。   汉殇帝在位8个月后驾崩,又迎立汉章帝之孙子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由太后邓绥临朝听政。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使东汉度过“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但对宦官势力有所纵容。 
建光元年 (121年),邓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族灭邓氏戚族   。汉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宠信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日益腐败。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子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   但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  
汉前少帝驾崩,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但被中常侍孙程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   孙程迎立济阴王刘保,是为汉顺帝。在汉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阳嘉元年 (132年),贵人梁妠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梁冀被任命为大将军。汉安二年 (143年)八月,汉顺帝驾崩,太子刘炳即位,年仅2岁,由梁太后执政。永嘉元年,汉冲帝驾崩,年仅三岁。  
正月二十五日,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子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汉质帝非常聪颖,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因此汉质帝驾崩,年仅八岁   。汉章帝曾孙子刘志即位,是为汉桓帝汉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太后临朝执政。汉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庞大,其残害忠良,公饱私囊,无恶不作。汉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汉桓帝与宦官谋划,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后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单超被封为新丰侯,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车骑将军,左悺、唐衡迁中常侍。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群雄逐鹿
永康元年 (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子刘宏即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建宁元年 (168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同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而汉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导致了184年的黄巾起义。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汉灵帝皇后何氏为太后,一切政事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   随后不久,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终于结束戚宦之争。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渐形成。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驾崩,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汉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而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汉朝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
西汉疆域
秦朝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   。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 (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 (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   ,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 (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   ,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 (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   ,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元封三年 (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自此奠定 汉地基本范围;太初三年 (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   ,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汉宣帝神爵二年 (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东汉疆域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汉昭帝始元五年 (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   ,至汉光武帝建武六年 (30年)弃岭东地   ;因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控制   ;交州的日南郡象林县于汉顺帝永和二年 (137年)被林邑割据独立   ;建武二十四年 (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套   ,又于建武二十六年 (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   ;建武二十五年 (49年)乌桓率众内属   ,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   ,西南得以扩充至缅甸北部;汉和帝永元六年 (94年)彻底平定西域   ,西境抵海滨   ;后“及孝和晏驾,西域背畔”,直至汉安帝延光二年 (123年)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   ,并于汉顺帝永建二年 (127年)平定西域诸国,然而乌孙及葱岭以西诸国已脱离汉廷的控制,自此“ 三绝三通”而终。   东汉末年,因海内虚耗、人口锐减,曹操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并将盘踞于河东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各设汉官司马兼领之   。  
汉朝初期,刘邦封异姓王七人。但因各地叛乱不断遂而消清大部分异姓王,仅留长沙王吴芮。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建议,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同时,政府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国103个,辖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蜀汉时期的领土范围大致为今四川、云贵、陕西旧汉中府及缅甸北部地区一带,虽然昭烈帝刘备曾经大举伐吴,诸葛亮姜维屡次北伐,但终究未曾改变蜀汉的基本国土范围。  
汉朝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