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窦建德手握重兵十万却从未屠城

隋唐时期,好汉英雄辈出。男女老少,彪悍的人特别多,都有血性。当然,这些所谓的好汉,喊着解救万千百姓的口号,扯起旗帜来造隋炀帝的反,拉起一支人马就敢称王称霸。杀人放火的,欺男霸女的,抢人财产的,多到数不清,尤其是张金称和朱粲两个最可怕。张金称杀人不眨眼,一早上杀平恩一万多,朱粲吃人不吐骨头,所过之处,都无人烟。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杀人屠城是常事,就连最圣德的李世民,也屠过一城,但在众多的“好汉”里,窦建德却是另类,他从未屠城,他是少有的乱世君子。

窦建德年轻时就已经是以诚信为本,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甚至也还得自己耕田种地,但是在地方上却很有分量,大事小情的,人们都会请他作主。

窦建德当过官,当过里长,也犯过法,逃亡过。不过那时候,也没多少人记着这事,天下一大赦,他就回乡了。他也是个善人。漳南县里有个老乡死了父母,却没钱安葬,他主动送去全部所需。真正是救人救急,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止一次这样做。隋朝末年的官,说实话,还是有不少人不待见,明摆着呢,老百姓只想安静地生活。可对他这个曾经的官儿,乡亲们是大加赞赏。他父亲去世时,自发送葬的有一千多人,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耀。没有官职的白身,一个扛锄头的,能这么多支持者,很不简单。

窦建德不但对同乡好,对同县的人也好。大业七年时,朝廷发兵百万征高丽,窦建德当了个小帅,手下有二百号人。当时县里有个孙安祖,骁勇得很,自然也是在被征之列,但他老婆孩子全死了,家也没了,他拒绝当兵。县令不同意啊,好不容易逮着个能人,能放吗?孙安祖也不答应啊,于是两人就打起来了,孙安祖力气大,竟然三两下地把县令给打死了,犯下了杀人大罪。这事吧,谁沾谁倒霉,但是窦建德帮了他,收留了他,并把他送去了安全的地方。

象孙安祖这样的事,没谁愿意碰?窦建德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后果很严重,有可能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家族,但是他就做了,哪怕因此可能失去自己的亲人,也仍然坚持救人。

如果说这会儿还是没有掌握权力,能够保持本色的话,那么起兵反隋后的他,手上有权,却依然不改本色。

当时全国各地都有民变,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几乎没有一个太平省。山东是征发物资最前沿,又受过灾,老百姓根本过不下去,几乎县县有起义,村村有变民。孙安祖被救后,拉拢了一些逃兵,包括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组建了一支义兵,躲到了高鸡泊,落草为寇。

窦建德一直做着良民,带着他的二百人马前往辽东战场。各地起义蓬勃发展,必须前往东征战线的士兵一个个的逃跑,起义队伍不断的扩大,而张金称,高士达等人的队伍也一再膨胀,杀贪官,抢百姓,夺财产,烧房屋,一时间整得乌烟瘴气。但漳南县令发现,这些变民哪都抢,就是不去窦建德的家乡!本来不受骚扰是好事,但是官员们不乐意了,这不明摆着这些盗匪的头子就是窦建德――兔子不吃窝边草嘛,哪有抢自己家乡的道理?这么一想,窦建德是幕后黑手的罪名就坐实了,于是,官府上下齐心,把窦建德的亲属全部抓起来,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全部送往西天。

窦建德虽然曾经帮过孙安祖,也的的确确犯过事,但在这件事里,他清白之极,根本没有任何罪过。不过,腐朽的朝廷怎么会有他一个农民说话的份?既然已无路可退,他只好把自己手下的二百号人全拉起来,投奔东海公高士达。

高士达自封东海公。手下也有不少一起打拼的朋友。但是窦建德一来,高士达就甘愿把司兵大权交给他。很明显,没有仁德之名,窦建德以这么个半路入伙的资格,要想服人,那也是很难的。

窦建德做得很出色。不久,人人心服,他仗义,没架子,又肯吃苦。孙安祖投奔张金称后,被张金称给杀了,他手下的几千个人就都选择投靠窦建。这么多兵其实原先并没有在窦建德手下干过,都是跟着孙安祖和张金称打拼的,但是他们宁愿跟窦建德,可见他的名声在外。

虽说这支人马是高士达的,但是窦建德更得人心。人们愿意为他拼命。大业十二年,涿州通守郭绚率领一万多人马前来剿匪,这一战窦建德假装与高士达决裂,最后大败郭绚,俘几千人,得战马一千多匹,就连郭通守本人,也被灭杀。

太仆卿杨义臣是隋军将领最会打仗的,他打败了张金称后,又趁势打进高鸡泊。张金称的部队全部投奔窦建德。如果说以前不过是小打小闹,这场战就是生死大战,在战前分析中,窦建德希望高士达能避开锋芒,以守为攻,拖死杨义臣。可惜高士达不听,主动出击,最终死在战场,精锐全失。原本负责守卫大本营的窦建德只有几百人,大部队全败,窦建德只能带着一百多人逃亡,直跑到饶阳县。也是天无绝人之路,饶阳竟然没有什么防备,就这样,窦建德凭一百多人拿下饶阳,安抚百姓,不多久,就聚集了三千人马,有了真正的自己的第一支部队。

他带着这支人马,出其不意地杀回平原,收拾战友遗体,为高士达举行葬礼,白衣白帽,恭恭敬敬地送了他最后一程。

那些四处逃散的士兵,听说消息后,又都重新回到窦建德身边。这一次,得到了几千人,窦建德也称起了将军。大多数百姓参加叛乱,为的就是活命。在他们眼里,朝廷的官员们就是恶魔化身,必须得死,所以在抓到官员和士绅时,第一时间都是杀掉。但是窦建德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这些人中的较为正直的人士,以礼相待,也跟他们商讨大事。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邻近郡县打不用打,直接向他投降,因此窦建德的人马也一举达到十多万人,成了一支大部队。

大业十一二年,大隋江山已是风雨飘摇,各地起义不断,天下无一处静土。窦建德的势力也在不断壮大,只是,他比其他领导要仁德。

事实上当时的变民领导人,象朱粲那样的,打一城杀一城的不多,但真正不屠城的很少。杀人才能立威,军队才会壮大,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真理。只是在窦建德这里吃不开,

他不轻易杀人,战场上必须敌我交锋,他也总是亲自率领敢死队,冲在最前方。

大业十三年正月,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半年后,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领三万人马讨伐,窦建德轻松战胜,薛世雄只带得几百人逃跑,其他全部被打败。

河间县易守难攻,老也打不下来。河间被围多日后,终于没粮了,而炀帝这会儿也被人杀了,城内人心惶惶。窦建德派人进城哀悼,在得知郡丞王琮要投降的消息后,后退三十里办酒席接待他,见王琮及众官员身着白衣,反绑双手,他又亲自上前松绑,与他们谈论大事。部将中有人劝说,一定要煮了他时,窦建德没有同意,反而提拔他,任命他为瀛州刺史。他还特意下令,敢动王琮的人,要灭他三族,至于城里百姓,安危无恙。

窦建德在隋炀帝被杀以后,讨伐宇文化及等人,并最终将他们全部绳之以法。朝廷几乎灭了他满门,他此时已是叛军,都没必要。但是他仍然做了,他向萧皇后称臣,遣散文武官员和武士,对那些想投奔他人的,给足钱粮,派兵护卫,与王世充结为友好,朝拜把隋朝皇泰主杨侗,后追谥炀帝,追封杨政道为郧公,护送萧皇后等人前往突厥义成公主处……

他没有屠过城,当然也因为他的多疑性格,又缺乏政治远见,杀了一些不该杀的人,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但是总体来说,他对得起百姓,他把自己的兵当人。他与秦王李世民最后的交战中失败被俘,但他的部下都遵从他的意愿,向唐军投降,保全一方百姓。

遗憾的是,窦建德虽是一代豪杰,却仍被斩首,不得善终。他从平民崛起,贵至夏王,却仍然保持善良,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里,他都是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能统率千军万马,征服异域,固然是英雄,但深受人民爱戴,英武仁厚,也应该得到尊重。王世充等人都是猪狼,却得李世民包容,倒是窦建德,却不被容纳,李世民有失明君之风,侧面映证窦建德太过仁德,留着终究影响力太大。所幸,后世的人们没有忘记窦建德,至今仍有“窦王庙”,是为证明。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uichaogushi/3810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