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简陋“隋炀帝陵”,是否真的是隋炀帝的陵墓?

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邗江区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一座为隋炀帝陵。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铭文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与史实相符。除断定墓主身份的关键字很清晰,其它绝大部分字体已很模糊,难以识读。

最让考古人员关注的是:扬州隋炀帝陵葬墓的规格还不及当时的富人葬墓,隋炀帝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墓葬,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考古人员发掘时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

考古人员分析,隋炀帝陵规模之所以较小,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历史学家认为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很小,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

据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由此推测,有可能隋炀帝被杀时是一种特殊时刻,亡国之君墓规模就小得多。

史料记载,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凄惨的下场,使这位帝王的陵墓规格连当时的有钱人的规格都达不到,这也能印证该墓的真实性。

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隋炀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正是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墓主为隋炀帝。但是,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并未发现棺椁和骨骼遗存。

发掘过程中相继出土了4件规制极高的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为典型的皇家规格。其中鎏金铜铺首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威严。

扬州隋炀帝陵历史上曾多次遭盗挖。加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么时候,隋炀帝的棺椁已经遭到了破坏,而幸存的几件文物,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东侧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虽然并无太大把握,但专家们对东侧墓葬抱有很大希望,假如东侧墓葬中能出土更多的文物,那么此次挖掘的隋炀帝陵,将能够给人们展现更多这位被历史褒贬了千余年的皇帝的身前身后事。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名声很差,说到他就让人想起弑父杀兄、荒淫残暴、劳民伤财的暴君形象。然而在史学界,隋炀帝是一个功过是非很复杂的人物。

在他刚刚死去的时代,尤其是夺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如何评价他,这块墓志无疑可提供新的史料。目前扬州市文物局正在联系科研院所,试图通过科技成像技术,解开墓志文字之谜。

众所周知,隋炀帝这个谥号正是唐高祖李渊加给杨广的。在谥法中,炀的意思有去礼远众、逆天虐民、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等,明显是个恶谥。但是李渊又以帝王的规格,于公元622年为隋炀帝修建了隋炀帝陵墓。这是为什么?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分析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的更替总要走一个禅让的形式,王莽曹丕都是这样做的,宋代以后才是通过征伐直接推翻。

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去世两个月后,李渊逼杨侑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唐朝。禅让的形式表明,唐朝承认隋朝的合法性和杨广的皇帝身份,因此才以帝礼安葬杨广。

此外,杨广和李渊本身就是表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亲姐妹。中古时期是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也可以说是贵族的时代,门阀观念、家族观念很强,因此李渊为杨广修扬州隋炀帝陵是合情合理的。

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这个陵墓如此草率简陋,简直让人觉得不太可能。

唐武德五年(622年),高祖李渊下令把隋炀帝陵迁到雷塘,既然是正式迁葬,就用这样的砖室墓来打发,也太有点不近常理。

而且萧皇后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以厚礼将其遗体送来扬州,与隋炀帝合葬。唐太宗将萧后与杨广合葬,无非是表示他的宽大胸襟,那么如果竟然将这个合葬墓搞得如此寒酸,简直是匪夷所思。

考古学家认为,墓室内尸骨无存,为进一步甄别墓主的身份也留下了很大的疑团。会不会是杨广的忠臣或后人为了表达对他的缅怀,收集了他的部分生前遗物,以及一些陪葬品,并铭刻了一块墓志,在此处建立了一个空隋炀帝陵,即杨广的一个衣冠冢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uichaogushi/1646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