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怎么死的 司马光墓在哪

司马光怎么死的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一生为北宋这一王朝做出了诸多贡献。他一共辅佐了四任皇帝,为了能够使北宋王朝更好的发展,倾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那么,司马光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司马光人像图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在他二十岁那年高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司马光博闻多识,怀有远大抱负,但他的仕途却十分的不顺,充满了坎坷。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实施的新政,两人经常在朝上大声争吵,谁也不服谁。当时的皇帝为宋神宗赵顼,他一心想要重新恢复宋朝的繁华。宋神宗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提拔王安石为宰相。同时,他也重用司马光,将他提拔到了中书省。

但司马光十分不看好王安石的变法,便请求外调。司马光一走就是十五年,在此期间他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书籍《资治通鉴》。也是在这十五年间里,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其祖母皇太后当政。皇太后是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于是她召司马光回朝。当时,司马光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但他还是应召回朝。司马光回朝后,先是将大部分新法废除,改回原来的旧法,然后就是一一处置实施新法的那些人了。

司马光一共执政一年半左右,每天竭尽全力工作,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墓

司马光一共经历过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一生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贡献良多。司马光除了政治上的贡献外,他在学术上也有着极大的造诣,主持编撰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典籍。那么,司马光墓在哪里呢?

司马光墓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墓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的鸣条岗,墓地主要有茔地、碑楼、碑亭、禅寺等几个部分构成,规模庞大。墓地里除司马光墓外,还有司马光族人的墓群,呈有序状排列。宋代时,为了保护司马光墓的完整和安全,在司马光墓前建造了一座余庆禅寺,里面现存一座明代的佛雕和宋代的一些碑文。这些碑文的内容对于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自幼便非常的聪明,是当时有名的神童。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先后担任过华州判官、开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和同知谏院等职,最后官至宰相。在宋神宗年间,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见相左,两人经常发生冲突。司马光后来更是一气之下辞官回家,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等到宋哲宗继位后,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政这一派的,于是她召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那是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但他毅然回朝主持大局。

司马光故居

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的故居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故居占地面积约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对于司马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完整的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而且还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司马光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因后来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司马光一气之下辞官归故里,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司马光故居是经过整修的,但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样貌。故居的正门口悬挂着写有“司马光故居”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字迹遒劲有力。司马光故居的门口种植着许多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故居共有西门和东门两道门,在故居的南边是司马光生平的展室,北边则是民俗展室。司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则是由养粹亭、司马井和一组大型的司马光雕塑构成的。故居环境优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司马光家训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其独子司马康一直都是精心教导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司马光家风严谨,其家训在现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宋贤臣司马光雕像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日益奢靡,人人都竞相攀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司马光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十分的焦急,他认为这种风气是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会进一步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司马光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避免这种恶习,于是写下了《训俭示康》这一篇文章作为家训,意在教育儿子及后世子孙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第一段中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先是说明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奢侈的作风,并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进一步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司马光用自己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不好奢侈的作风。文章的第二段就是司马光感慨北宋初年与现在社会风气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奢侈,并做了详细的事例说明。文章的第三段则是对北宋初年的一些人物节俭的事例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现在社会生活习俗的奢侈之风。在之后的文章中,司马光引经据典,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希望后世子孙一定要勤节持家。

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教育自己的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俭朴”两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风。

司马光的名言

司马光除了拥有极其出众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学素养也是极其的高。司马光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这些名言在今天看来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司马光肖像图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在现今的流传较为广泛,也是辩证才与德的关系。司马光认为一个人如果他单单只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养,那么这个人即使拥有一颗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会成功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那个人光有才,没有德的话,那么他既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只看他自己怎么想了。如果无德,而他的才能又较为出色的话,那么他可能做得坏事的概率就会越大。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除了上面的这一句,这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现今看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与一个德行差的人交朋友,还不如跟一个没有什么天赋但积极努力的人交朋友。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德行差也会影响到身边的朋友,两人是相互影响的存在,所以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

在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认为要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不能学习到,也要借鉴一下。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同时告诫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201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