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郡在今天辽宁西部,汉朝时这里也是一个边境重镇。与饱受匈奴蹂躏的其他边郡相比,这里几年来似乎安宁太平。匈奴没有攻打右北平,不是因为这个地方穷得没有掳掠的价值,而是因为有所忌惮。匈奴所忌惮的,是他们称之为“飞将军”的右北平太守——李广。
汉朝飞将军李广成名还要远溯到景帝时代,当时李广还在上郡这个地方任职,有一名中央的特派员(皇帝派来的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在郊区打猎,正在得意驰骋的时候,遇见了三个匈奴人。
特派员寻思:“咱有几十个,人家才三个,不相信弄不过他!”特派员的想法符合常理,但问题是他遇见的可不是一般人。这是三个匈奴的射雕手。什么是“射雕手”?
大家应该看过《射雕英雄传》,郭靖就可以说是一个蒙古的射雕手。“郭靖接过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稳稳托住铁弓,更无丝毫颤动,右手运劲,将一张二百来斤的硬弓拉了开来。……眼见两头黑雕比翼从左首飞过,左臂微挪,瞄准了黑雕项颈,右手五指松开,正是: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雕待要闪避,箭杆已从颈对穿而过。这一箭劲力未衰,接着又射进了第二头黑雕腹内,一箭贯着双雕,自空急堕。众人齐声喝彩。”这是对郭靖射雕的描写,再看看郭靖射雕后铁木真的反应。
“郭靖依言捧起双雕,奔到铁木真马前,一膝半跪,高举过顶。铁木真生平最爱的是良将勇士,见郭靖一箭力贯双雕,心中甚喜。要知北国大雕非比寻常,双翅展开来足有一丈多长,羽毛坚硬如铁,扑击而下,能把整头小马大羊攫到空中,端的厉害之极,连虎豹遇到大雕时也要迅速躲避。一箭双雕,殊属难能。铁木真命亲兵收起双雕,笑道:好孩子,你的箭法好得很啊!郭靖不掩哲别之功,道:是哲别师父教我的。铁木真笑道:师父是哲别,徒弟也是哲别。在蒙古语中,哲别是神箭手之意。”
金大侠写的虽然不是历史,但为了写郭靖在蒙古的生活,对于游牧民族崇拜“射雕手”的心理,琢磨的还是比较透彻的。
回到我们所述的汉朝,三个匈奴的射雕手回身放箭,一会便将特派员的随从几乎全部射杀,连特派员也受了伤,只是在部下的以死掩护下才逃回到李广那里,得以向李广哭诉。飞将军李广知道他们遇到的是匈奴的射雕手,立刻带一百名骑兵追赶。三个射雕手没有马,徒步前行,很快被李广追上。李广当然不想群殴取胜,他亲自挑战三个射雕手。嚣张的射雕手遇见汉朝第一神射手当然没辙,当场被李广射死两个,活捉一个。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几千名匈奴骑兵正向李广扑来。李广的部下见对方人多,都想溜之大吉。李广不慌不忙,慢慢将俘虏来的射雕手打包,放在马上,然后下令:“前进!”部下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区区百人冲击几千名匈奴骑兵,这不是送死吗?不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况且大家都信任李广必有奇谋,所以这101人就慢慢地向前进发。
匈奴人一看汉军不过百人,反而狐疑起来。“南蛮一贯诡计多端,这必是诱敌之兵,我们不要上当,看看再说!”李广这101人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更让匈奴人惊讶的是汉军骑兵全部下马,甚至解下了马鞍,坐着聊起天来。
匈奴人想:“奶奶的,果然是诱敌之计,我们匈奴人也不是傻子!”
这时,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了队列,也许是为了对他的部下训话,也许是想看看李广究竟打什么主意。李广立即上马,射死了这个倒霉蛋,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吃了亏的匈奴人更加不敢前进了,僵持到半夜,匈奴人越想越怕,主动撤离。而李广呢,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回到大营。
这不是一次战役,准确的说是一次突发性的边境冲突。但这次冲突给汉匈以如下深刻印象:1、李广射术惊人,连以骑射为天生才能的游牧人都自叹弗如。2、李广有急智,临阵不惧,处置得当。
由此引发两个结果:1、匈奴对李广又敬重又害怕。2、汉朝高层意识到李广是个人才。
在卫、霍崛起之前,李广可以说是汉朝对付匈奴的第一法宝。几乎是哪里有匈奴,就把李广派到哪里,而匈奴一旦弄清楚对手是李广,便敬礼、离开。
因此,当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匈奴很少侵扰此地,右北平百姓过上了难得的太平日子。
但是李广在随后的汉匈大战中,却始终没有象样的成绩,在雁门那次战役中还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俘虏,幸亏匈奴人对他久已仰慕,没有杀他,结果被李广凭借个人武艺逃脱。在以后的几次大战中,李广也往往是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不用说后起之秀卫、霍,即便是李广的堂弟李蔡,无论才能、名气都不如李广。却因为跟随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达到斩杀敌人首级的规定,被封为侯,后来做到丞相。
连后人辛弃疾也看不惯,写诗说:“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作为军界元老、一代名将的李广,看着娃娃们一个个获胜封侯,心中当然郁闷、不甘心却又无奈,据说他还曾就这件事向一个星象学术士请教。星象学术士哪知道这事,看了半天星星也没头绪,只好启发李广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有没有做过什么值得悔恨的事?”李广想了想,还真有!“我在陇西任职的时候,有一次杀了八百多已经弃械投降的羌人,直到今天,我还在悔恨这件事。”星象学术士一拍大腿,总算可以糊弄过去了。“杀降不祥啊,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这当然不是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司马路认为,恐怕有以下几点:
1、李广虽然武艺高强,遇事有急智,却缺少统帅大部队和指挥大规模会战的能力。这从他的带兵风格可以看出来。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形,也不安排打更巡逻,以至于屡次遇险。
2、李广擅长防守而短于进攻。这从他的战绩可以看出来。在文、景时代和武帝初期的防御性阶段,李广颇有建树。而到了战略大反攻的时候,李广反而不行了。
3、李广的个人品行高洁,为官场所排挤。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李广的:“我所看到的李将军,不善言辞,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不善言辞,在官场上就是不会吹拍,不会拍,意味着上司不会喜欢你;不会吹,意味着你不会夸大战果;品行高洁,意味着你不会占他人之功为己有;爱兵如子,意味着你不会拿部下当炮灰。
4、汉朝的封赏制度有问题。杀死敌人、斩下头颅,有功,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封侯。防守边关,使百姓安居乐业,却没有功劳,不能封侯,这是什么逻辑!
公元前119年,汉朝大举出兵讨伐匈奴,年事已高的李广认为这是最后的立功机会,刘彻勉强答应,任命他为前将军。
这次其实李广真的不该请战,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因为内中有不可明说的猫腻。当时大将军卫青的好朋友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卫青的意思,想让公孙敖立功,恢复地位,没想到被李广横插了一脚。于是卫青改变计划,让李广迂回绕远,从水草缺少的东路进攻。
李广心里明白卫青的用意,他恳请说:“我从年青的时候开始就和匈奴作战,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和匈奴单于决一死战,况且我的职务是前将军,不应该走东路,请您收回成命。”
卫青冷冷地回答:“这是军令,老将军难道要违抗命令!”李广恳求了很久,卫青始终不为所动。最后,老将李广气愤地不告辞而别!
李广到了军中,发现连向导都没有配备。结果当然是迷失道路,无功而返。
事后,卫青派秘书长到李广军中问:“为什么没有及时赶到指定位置?”李广知道他这是存心为难,拒不回答。卫青的秘书长见李广拒绝回答,就急不可耐地责令李广的部属前去受审对质。李广发怒说:“他们有什么罪,是李某自己迷失道路,李某这就去大将军那里领罪!”但李广是何等刚烈之人,岂能受此等侮辱,打发走了卫青的秘书长,他对部下说:“我李广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大大小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决战,可是大将军偏偏调我走迂回绕远的路线,结果迷失道路,这是天意啊!我已六十多岁了,难道还要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李广拔刀自刎。
飞将军李广去世的消息传到军中,无论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忍不住痛哭。李广去世的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不认识的也听说过李广的事迹)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的死落泪。
司马路说,李广一生为保卫汉朝边境和匈奴人作战,匈奴人害怕他却又敬重他,李广最后不是死在匈奴人手里,而是死于自己人的排挤。岳飞为收复宋朝失地和金人作战,金人害怕他却又敬重他,岳飞最后不是死在金人手里,而是死于自己人的莫须有。袁崇焕为保卫明朝江山和满清作战,满清人害怕他却又敬重他,袁崇焕最后也不是死在金人手里,而是死于本国皇帝的猜忌。直到今天还有人假借各种名目诋毁这三位英雄,就如同当年中伤这三位英雄的那些人一样。人心,何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