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时,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统治阶级,淫侈之风日益严重,造成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困顿。
贾谊是西时期洛阳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散文家。贾谊作《过秦论》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受到了文帝的极大赞赏。“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这既是惠帝以来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巩固西汉统治的需要。
在“安民”方针的指导下,文帝首先在思想上大力推行黄老政治,坚持“清静无为”、“躬修节俭”。在经济上则采取了减省租赋的办法。另外还减轻徭役,成年 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除此之外,文帝还下诏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取消在原先的关口之处对来往商人的审查收税制度和 对人民上山打柴、下河捕鱼的禁令。这些政策实施之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流通”的繁荣局面,劳动人民可以自由地出入山林河泽之中,生 活也有了一定的补助保障,的局面逐渐形成了。
经济有了起色,文帝并没有欣然自喜,浪费资财,而是仍旧奉行勤俭节约的政策。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平时穿着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文帝为政清明,从谏如流。在诤谏面前他肯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及时改正。张释之是个严格执行法律的官吏,以敢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而著称,文帝任命他为廷尉。 后来,在判某人无意间惊了圣驾和某人偷窃高祖祠庙塑像座前的玉环两案中,尽管文帝的旨意是要处当事人以重刑,但张释之坚持依法办事,说服了文帝,维护了法 律的公正。
汉文帝极力推崇黄老哲学,黄老思想虽然吸引了法家的“执法”、“守法”思想,但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 “重刑轻罪”的主张并不首肯。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所以汉文帝坚持“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帝王也只有“执道生法” 的权力,而不得犯法。他本人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帝王。
在黄老思想作用下,汉文帝坚持废除秦苛法。文帝元年(前179)十二月,废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现在,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这是对旧传统的否定,对成法的改革。
文帝最重要的德政是改革刑制废除肉刑。这一刑制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这一改革,为中国刑制向新“五刑”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由于文帝采取了上述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帝和景帝时 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庶多了,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