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八十年》第三卷 楚汉相争>第二章 汉高帝二年 公元前205年

>  第六节 诡计专家>>  楚汉相争的第二年,其实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掌握了关中的他已经在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南北对抗的,大部分都是北方取胜,原因大概是北方马匹战力更强,在以骑兵为主要战场的平原战争中优势明显;而东西对抗的,一般都是西方取胜,原因大概是西方地势较高,东进时以高打低具有优势,退防时险要较多便于防守。(这是说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像起义军灭秦这样的属于大势所趋,说“地利不如人和”,失了人心再好的地利也没有用。)>>  所以刘邦以西打东非常有利,赢了一马平川前进,输了却可以一步步退。>>  可这些优势尚不敢让刘邦直接和项王开打,他还需要时间发展和壮大。>>  这时候“身在楚营心在汉”,又帮了刘邦大忙,他对项王说,当初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的可以王关中,现在汉王只是拿回本来属于他的东西罢了,没有更多的非分之想。>>  项王正在齐国与田荣田横兄弟鏖战,虽然恨刘邦入骨,但也一时抽不出手,听张良这样说也就作罢。如果当时项王要是不惜一切代价打回关中的话,此时的刘邦估计还是很够呛能守住,毕竟根基不稳。忍过这一阵,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中只会越来越坚固,越来越难打,错过了这次机会,项王这辈子就再也打不回关中了。>>  刘邦趁项王不管他,以最快的速度扩张,没过多久就打出了函谷关,染指中原。>>  出关之后的刘邦连续兼并了好几个中原的小诸侯: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魏王豹,韩王昌。>>  这里面前三个都是项王封的十八路诸侯,只有韩王昌不是。>>  原来,之前项王封的正牌韩王韩成不受项王的喜欢,一直被扣在项王身边不放,后来干脆被杀了。韩成死后,韩昌才冒出来占领了韩国领地自立为韩王,不过没有逍遥多久,马上又被刘邦所灭。刘邦找来了战国时韩国韩襄王的孙子做韩王,统领韩国的地盘。>>  这个韩信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大将军韩信,那个有名的韩信楚国人,而这个是正宗的韩国王室之后。刘邦统一天下之后的“八大异姓王”(就是八个不姓刘的王)里有两个韩信,这个韩信虽然没有大将军韩信贡献那么大,但也是很厉害的人,给刘邦帮了不少忙,为了做区分我们后文中就叫他韩王信。>>  张良的主子韩成被项王杀了以后,他也就再也没有什么理由还留在项王身边了。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后,立志复国,所以项王大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跟着韩王,可如今韩王已经被项王所杀,他是死也不会留在项王身边的,最终成功从韩地的小道逃回了刘邦身边。>>  神一样的张良又回来了,他少年时游历江湖染了很多病,身体不允许他自己单独带兵,故而一直待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  除了张良以外,前文提过原来赵国的顶梁柱张耳也因为被陈馀打败,来投靠了刘邦。此时的张耳已经是风烛残年,除了了解赵国以外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同一时期来的另一个人却价值不可估量,给刘邦开启了新的时代,那就是。>>  我一直觉得楚汉时期的谋臣里头,张良绝世无双,他之后的一流谋臣就要数范增陈平蒯彻了,至于郦食其、随和什么的都还要往后排排。(这里说的谋臣,所以没把算在里头。)>>  范增是项王帐下第一谋臣大家都知道了,蒯彻后面才会出现,这里先好好介绍陈平。>>  陈平是个非常有名的美男子,他从小家境贫寒,和刘邦一样不喜欢种地,所以寄宿在哥哥家的时候,经常被嫂子嫌弃吃白饭,后来哥哥为了维护自己的弟弟直接休了妻子。(当然,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陈平和嫂嫂有染,所以哥哥才休妻的。)>>  陈平长大之后,有钱人不想把女儿嫁给他,可长的那么帅的他也不想随便娶一个老婆。后来终于有个富人张负的孙女,出嫁五次都克死了丈夫,没有人敢娶,陈平就主动去接近张家,引起了张负的注意。>>  有一次张负偷偷跟陈平回家看,发现陈平家一贫如洗,但门口却停了很多大人物的车,顿时觉得陈平会比较有前途,就想把孙女嫁给他。张负的儿子觉得不理解:“陈平穷的叮当响还不干农活,天天无所事事,全县的人都笑他,我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张负却说:“你见过长的像陈平这么帅还会一直贫穷的人吗?”(原文“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者乎?”)于是就把孙女嫁给了陈平,还给了陈平很多钱做嫁妆。>>  陈平的相貌在他的前半生真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娶了张家小姐之后,他逐渐在乡里有了些地位,过年祭祀土地神的时候,经常做给大家分肉的人。古时候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够主持祭祀陈平地位绝对不低。乡亲们感叹说:“好啊,陈家的小子分肉非常均匀!”陈平却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主持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分的公平合理。”>>  后来反秦大浪起,陈平一开始投靠了魏国的魏王咎和周市,见到魏王不怎么听他的劝谏就果断离开,逃过了魏国章邯所灭的一劫。从魏国逃出来后,陈平又去投靠了项王,和项王一起入咸阳,然后又一起回彭城。>>  殷王司马反叛项王,项王让陈平带兵去平定,平定了殷国之后陈平回到项王身边,谁知项王刚刚赏赐完陈平,刘邦就打出关中了,殷王司马又被刘邦所灭。项王大怒,有意迁怒于那些之前刚刚平定殷国的人。>>  陈平怕被项王杀,就把项王赏赐的钱和印信都留了下来,和时期的关云长一样封金挂印只身逃走。陈平渡河的时候,船家看他长得如此英俊,估计他是贵族中逃亡的人,身上应该有财宝,就动了杀念,一直反复的看他。陈平是个精明透顶的人,他猜到了船家有歹意,就直接把衣服全都脱光放在船上,船家一看没有财宝,也就最终没动手。>>  陈平到了汉军之后,找到原来在魏国的故交魏无知,魏无知把陈平推荐给了刘邦。>>  陈平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一般,和张良一样只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可他的名声没有张良那么好,甚至是很差,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他,尤其是周勃、灌英这些将军。>>  陈平个人品质确实有一些问题,在乡里的时候和嫂子传过绯闻,在楚军的时候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被揭发过,到了汉军以后,他的手也一直不是很干净,收了很多钱,估计和他从小家贫有关,太喜欢钱了。>>  陈平的毛病刘邦都知道,可他还是一直很重用他。理由很简单:现在是乱世大争之年代,能发挥作用让汉军更强才是最主要的,有人道德和尾生一样高尚可是没什么用也是白搭;陈平虽然毛病多,但如果善加利用,反而能成为刘邦霸业很重要的一块基石。>>  陈平后来果然成为了汉军中的“诡计专家”,一生给刘邦出过六大奇计,都是在危急关头,用了一些上不了台面但很有效的办法让刘邦度过难关,后面我们会屡有提及。>>  同样的人,项王只看到了他的缺点而不重用他,可是刘邦却能容忍他各种毛病,发挥他关键的作用。刘邦的这种实用主义成就了天下,也成全了陈平。>>  当然其实对于陈平来说,他最大的功劳还不在楚汉时期,更多是在刘邦死后对于吕后的限制和对刘氏江山的保护,这些是后话。>>  陈平也被称为是汉初政坛的不倒翁,非常圆滑,善于打太极保护自己,一共经历了项王、刘邦、吕后、文帝四个主子,总是能够让自己保有一席之地,也总是知道在关键时刻转变立场。所以,他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识时务,也有人批评他墙头草。>>  刘邦打的风生水起的时候,项王又犯了一个大错。>>  项王之前把楚怀王奉为义帝,当傀儡供着,可供了一年还是觉得太麻烦,就干脆密令九江王英布把他杀了,一了百了。>>  义帝就算再傀儡,毕竟也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本来项王封诸侯的时候就因为不公平引的天下人都对他的蛮横不满,如今又胆大妄为的杀了义帝,更加是犯了众怒。>>  刘邦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大张旗鼓的替义帝发丧,同时也算是正式向项王宣战,他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比较强大,可以联合各路诸侯一起对抗项王了。>>  刘邦觉得陈馀是最早跳出来对抗项王的,应该比较好发动,就先去请陈馀出兵。谁料陈馀虽然恨项王,但他更恨张耳,听说张耳已经投靠刘邦,就要挟刘邦说:“见到张耳的人头我就出兵。”>>  刘邦虽然反复无常,但绝对不会目光短浅的为了陈馀的那一点帮助就杀了张耳。张耳虽然没有太大价值,但毕竟声名很盛,危难时刻来投,如果把他杀了,会被天下人所看不起,让刘邦失去人心。>>  善于玩花子的刘邦耍了个花招,在死囚里找了个很像张耳的,将人头送给了陈馀。>>  张耳和陈馀生死之交一辈子,还父子相称,不知道为什么陈馀居然没有认出来这是假的,真的派兵助汉。>>  另外,田荣的盟友、一直和项王对抗的彭越也带着三万多人来投奔了刘邦,刘邦封彭越为魏国的国相,让他辅佐魏王豹。>>  随着陈馀和彭越的加入,其他的各路小诸侯多少也都派了一些兵,最后给刘邦凑齐了一支六十万人的杂牌大军,声势浩荡的开往项王的老巢彭城。>>  此时还在齐国的项王已经击败齐军,杀了田荣,还在齐国大肆屠城。可是就像抗日战争时日本人被我们中国拖入持久战的泥潭无法脱身一样,田家兄弟也很顽强,田横继续了两个哥哥田儋和田荣的事业,收复散兵和项王打游击,使得齐国灭而不亡,搞的楚军主力被拖长战线无法速战速决,更无法从齐国脱身。>>  刘邦声势浩大的发起了平生第一次向项王的攻势,直捣彭城,而项王还无法从齐国脱身,到底结果会是如何,接下来就让我们看楚汉时期最大的一次会战:彭城大战!>>  第七节 彭城大战>>  项王主力不在,彭城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被刘邦攻下。>>  刘邦进入彭城后又犯了当年入咸阳时的毛病,觉得自己这下牛逼了,项王已经被打败了,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他开始在彭城享乐,天天搜罗财宝美女,天天设置酒宴,大会宾客。>>  张良虽然心里很急,但这次连他也劝不住刘邦了,因为眼下的形势乍看之下确实不是很危急,项王大军一时间还无法从齐国脱身,而其他的部队根本无法对刘邦这庞大的接近六十万人的部队造成什么威胁。>>  可是,项王之所以是天下无敌的战神,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一回连张良都没有算出项王的胆识和气魄。>>  前方焦灼不下、后方老家被端,如此危机的情况下,项王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项王敏锐的军事眼光看出了论战斗力,真正难对付的还是山东的土霸王田横,刘邦的六十万联军都是乌合之众,并没那么可怕。于是,他让手下率领主力继续在齐国作战,而自己仅仅挑选了三万精兵连夜返回彭城救援。>>  只身率领三万军队去对抗六十万大军,还非常有取胜的信心,项王之所以是霸王,不是没有道理,就凭这霸气,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破釜成舟时的威武。>>  也是刘邦命中该有这一难吧,要想争天下,要想赢项王,可没这么容易。整个彭城都没有料到,远在齐国无法脱身的项王,可以这么快赶回来。>>  估计这也是项王用兵的考虑,如果他真的带主力回救,不但从齐国脱身不易,搞不好还要趁机被田横占了便宜,而且大军行动缓慢,刘邦听到风声就会做好作战的准备。到时候真正打起来,虽然可能还是项王赢面大些,但不管怎样,都是一场恶战。而项王如今这只带三万精锐轻装火速回救,正应了兵法上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效果奇佳。>>  当项王打回彭城的时候,六十万联军顿时乱了,他们只知道无敌的项王回来了,根本不知道回来了多少军队,脑子乱的除了逃跑没有别的想法。>>  六十万的联军就这样被项王三万人追杀。>>  彭城外有一条河叫做睢水,当时逃跑的联军在渡河的时候被追杀之下互相践踏,也不知如此死了多少,最后死尸居然把整个河都堵死了,造成了“睢水为之不流”的局面,可见其惨烈。>>  刘邦自己也没好到哪去,在逃跑的时候只剩下一辆车,手下的兵全都散了,刚刚营救出来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也又被项王抓走。>>  刘邦的专职司机滕公夏侯婴在带着刘邦逃跑的时候,恰好看到了刘邦的儿子和女儿,就是吕雉生的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一起跑。>>  刘邦也是够丢人的,看着追兵将近,居然嫌儿子女儿在车上太重,让车走的太慢。他将儿子女儿扔下了车,想车跑的快些,幸好驾车的滕公不干,又把他们抱了上来,如此反复好几回。刘邦看滕公的意愿如此强烈,怕耽误了逃跑,才勉强“收留”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这次也是刘邦在楚汉时期数次惊魂逃脱的其中一次,历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虽然大家分析都是项王肯定会败给刘邦,但如果刘邦有哪一次真的不小心丢了性命,那历史也注定要被改写。毕竟如果刘邦死了,什么萧何也好韩信也好,甚至是张良也好,那么多的英豪都会面临一个无主可以的窘境,想找出第二个能够阻止项王的人,还真不容易。刘邦这样天生就是为了夺取天下而生的人,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  彭城大败后,刘邦明白了项王的实力,他放弃了一战胜项王的念头,采取了更加可取的方法,就是和项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  拿dota来类比现在的战况:刚刚我方偷袭,趁对手回救不及,率先破一路(彭城),结果对方主c项王回来后,在人不全的情况下就暴走杀了我们个团灭,这明显是现在项王装备太好了,我方团战还打不过,不能再盲目开团急着推第二路了。不能开团怎么办,那就四处带线先拖着呗,我们有大后期韩信,等到他壮大起来再推,反正有一路的优势对方一时也推不过来。>>  于是刘邦在后面的几年了真的就采取了我们打dota时经常用的一个策略,四个人拖着对方主力,不开打也不让你休息,在荥阳、成皋耗着,同时放出我方的大后期韩信一个人去发育,期待他神装收场。>>  刘邦从彭城败退后,遇到了老婆吕雉的哥哥周吕侯,于是停了下来收复残兵,慢慢的稳住了手脚,项王因为齐国战事还没有结束,也不深追又赶回了齐国。>>  彭城一战让原本很多投降了刘邦的诸侯又纷纷倒戈投靠了项王:三秦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都逃到了楚军;魏王豹给刘邦说要回家乡去探望父母,结果一到了魏国的地盘就反叛,转而投靠项王;赵国的陈馀此时也发现张耳没死,之前是被刘邦骗了,果断和汉军决裂。>>  魏豹这个人很没节操,楚汉时期一直在刘邦和项王之间做墙头草来回倒,最后也因为这点被杀,很是悲剧。张耳和陈馀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闹到最后却成为了不共戴天的敌人,变得势不两立起来,也经常为后人所感叹。以利益相交,就算曾经再亲密,也最终会分崩离析。>>  面对诸侯的纷纷背叛,刘邦决定先调整好自己。他回师关中,先引水灌废丘,把还在负隅顽抗的章邯干掉,解决后方的隐患;又立吕后的长子刘盈为太子,自己万一战死有人能够继续事业;最后还令萧何着手制定详细的法令规章、进行关中人口登记、运输粮草、储备后备兵源。>>  刘邦的这一些列调整看似轻描淡写,但其实非常重要,一个势力发展的太快容易忽视整顿自身的问题,搞不好会发生突然性死亡。时期苻坚的前秦帝国,就是因为发展太快,急速膨胀的苻坚没有听王猛的劝,不先整顿好自己而急着攻打江南,结果淝水一败让看似无坚不摧的前秦迅速瓦解。>>  万事万物是平衡的,来的快去的也快,刘邦借这个大败的机会调整好自身,还是很明智的。其实现代企业的发展也遵循了这个道理,高速壮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调整,否则非常危险。>>  在这一系列的调整中,立法律法规什么的固然重要,立太子同样是重中之重。乱世打天下最重要的就是有明确的接班人,否则会引起无数的麻烦,产生内乱的隐患。只要接班人没有明确确定,就总会有人有想法;当然就算接班人确定了,也会有人有想法,不过毕竟会少很多,而且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再想做手脚也会难很多。>>  以前香港电影里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虽然是太平盛世,不会出现这种打天下的团体,但接班人的道理同样适用。无论是所谓的白道还是黑道,接班人只要没有确定,那么现任领导人稍微有点儿问题,必定会产生无数的斗争。>>  有时候牺牲一点儿发展的速度来换取和平和稳定,绝对是好事。>>  整顿好的刘邦率先占领中原最大的粮仓敖仓,打算在荥阳、成皋一线和项王拖,同时派韩信率领一部分军队开往北方,平定叛徒魏豹的魏国。>>  项王方面,解决了齐国之后,他又立田假为齐王,之后带着大军也开到荥阳、成皋。可以说,楚汉之间的争斗在此时产生了拐点,而那个质变的点就是韩信经营北方。刘邦和相持不下,但韩信之后的发展让汉军占得了上风,而项羽对此却没有采取任何的反制措施,坐看韩信横扫北方,最后对自己形成包围之势。史书在这个关键的点上没有提范增,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想过什么对策,为什么没有实行,或者是项王没有听的他的劝也有可能。>>  当然,也许是范增自己也疏忽了韩信,毕竟这样一个无名小辈能够在短短时间内轻松横扫北方,无论是谁想预测到都有些困难。>>  刘邦和项羽开始拉锯之后,楚汉时期最惨烈的战场荥阳、成皋、敖仓一带见证了两军长达三年的艰苦鏖战,据说此期间两方大战四十、小战八十,搞的生灵涂炭,百姓没有一天安宁。>>  在这个两个势力关键的拐点上我们来盘点一下天下的形势。>>  义帝楚怀王被杀,天下没有名义上的主人,主要的话语权掌握在两个最大的势力手上:刘邦和项王。>>  刘邦有蜀汉地区和关中(现在的四川和陕西),而项王有楚国和江东(现在的江苏和浙江),双方在荥阳、成皋一带僵持(现在的河南)。中原还有韩王信的韩国,算是刘邦的属国。>>  北方诸侯国里有亲项王的魏国,有相对独立的赵国和代国(实际控制者都是陈馀),这些国家马上就会面临韩信的征伐。再往北还有燕国,项王封的燕王臧荼已经吞并了原来的燕王、后来的辽东王韩广(除了陈馀以外,陈王大泽乡起义部队中最后的残存)的地盘。>>  东方齐国本来是项王立的田假为王,谁料项王的部队刚刚撤离齐国开往荥阳,田横就又打了回来,杀了田假,又统一了三齐之地,继续和项王对着干。项王花了大力气平定的齐国就这样瞬间没了,气都气死了,早知如此,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讨好一下田荣田横兄弟多好,可以少了多少麻烦事。>>  南方的九江王英布和衡山王吴芮是项王的人,不过他们俩在伐齐的事情上和项王闹出了一点儿矛盾,刘邦已经开始派人去拉拢他们了,这个后面会说。除了这两个人外,名义上是魏国国相的彭越实际上没有去魏国也在南方,带着自己的嫡系三万人卡在了项王楚国和荥阳、成皋前线之间的地带,来回活动打游击,给项王相持时的粮草供给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当年项王封的十八路诸侯里现存而前面没提的还有个临江王共敖,他本来算是义帝楚怀王的人,可现在义帝已死,于是……正式变成打酱油的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hanchaogushi/1608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