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于三位徒弟在取经路上的艰险过程。当然唐僧的真实原型是玄奘西游,他历经19年,跨越十多万里路。那么玄奘为什么要西游,下面小编将揭开这其中的真相。
玄奘西游的历史真相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僧人试图在佛法中探究生命的意义。这位名叫玄奘的僧人,十岁时失去父母来到洛阳净土寺学佛,三年后被破格剃度。
幼年开始的佛法学习,慰藉了他孤苦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结束,他一直在学法求法传法。
二十多岁的玄奘已经博览佛经、是佛教界颇有名望的青年僧人。但他心头涌起了一个终极之问: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能否成佛?佛学的真谛是什么?
竟然没有典籍或高僧能够提供令他满意的答案。尤其当时的中国,佛典有限,而且翻译混乱。
他渴望着更高层次的佛法学习,解开自己的困惑。
他知道求取真谛,必须去佛陀当年传过道的地方
玄奘从一位印度僧人口中得知,印度的那烂陀寺院拥有极为丰富的佛学经典、高僧云集,寺院的主持戒贤法师,作为一代大师,更是精通一切佛法经论。
迷惘中的玄奘决定到印度去,到佛陀的故乡去,去追寻佛法的根源。
然而,唐初边境不稳,在禁止出境政策下,玄奘只好一边学习梵语(当时中西亚的通用语言),一边等待机会。
公元627年,因为一场霜灾,28岁的玄奘终于跟随逃难的百姓走出了长安城的城门。
前方的道路会是什么样的?何时能再回长安?玄奘没有去想这些。
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西行,去求佛求法。
玄奘一路向西,沿着丝绸之路边走边讲经说法
,颇有声望的他很快被密探注意上了,玄奘被勒令返回长安。他只好隐姓埋名,小心翼翼地继续西行。
但瓜州州吏李昌还是来到了玄奘面前,阻止他西行。玄奘把自己西行求法的决心坦诚相告,没想到李昌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被打动了,撕毁了通缉令。
想到前方更加荒凉、凶险的路途,玄奘来到附近的一座庙里求佛保佑。
在庙里,玄奘碰到了胡人石陀,后者愿带他绕过玉门关、闯过五座烽火台连接的六百里沙漠。
然而,出了玉门关后石陀变卦了,甚至要杀人灭口。
继续西行,他们必须到烽火台下取水,石陀不想作为协助偷渡者被处死。
玄奘发下重誓,绝不出卖石陀,才算保住了性命。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迷路的玄奘只能依靠驼马的粪堆、尸骨,甚至人的尸骨作为路标。
借助夜色的掩护,玄奘顺利来到了第一座烽火台下。然而,如石陀预料,取水的动静还是引来了士兵的利箭。
“我玄奘为求佛法,不贪恋自己的性命,不怕艰难险阻,也绝不东移一步!”他坚定地拒绝了长官王祥的规劝。
幸运的是,王祥也是位佛教徒,他不仅为玄奘补足了水和粮草,还为他指出了直通第四烽的道路。
宁愿向西而死,绝不往东求生
五烽西面是更加凶险的戈壁沙漠。在这八百里大漠中,虽然没有大唐官兵的守护、追拿,但也意味着没有固定的取水点,能不能遇到水源甚至决定玄奘的生死。
他毅然决然走进了大漠。
但行进一百多里后,玄奘的水袋被打翻了。他只好回烽火台取水。
向东十多里后,玄奘想起了“绝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的誓言。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告诉自己:宁愿向西而死,绝不往东而生。
此时的玄奘,与其说把自己的生死交给这八百里沙漠,不如说是托付给了佛祖和菩萨。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饥渴、劳累的玄奘在沙漠中出现了幻觉,成群的妖魔鬼怪仿佛在他眼前,他只能不停地念诵《心经》来驱除恐惧,支撑自己前行。
第五天,滴水未进的玄奘一度昏迷倒下。
绝望中,那匹多次来往丝绸之路的老马,突然奔跑起来。玄奘拼尽最后的力气,追随它移动了几里地后,突然发现眼前一片水草。
玄奘相信,是佛祖给了他生命的希望。
翻越“死亡之地”
穿越大漠,九死一生的玄奘来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边境,当在一座寺庙看到迎接他的僧人后,百感交集的玄奘哭泣了起来。
西域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国王见到了大唐高僧玄奘后,非常欣赏,极力挽留。他也有私心,希望留这位大唐高僧在身边,替他参谋国是,当时他夹在强大的大唐和凶悍的突厥人之间左右为难。
他挽留住玄奘的决心极其强大。玄奘表明了“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的态度,仍得不到放行,他只好以绝食抗争。
在玄奘生命将要逝去之时,高昌王认输了。他还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为其添置了大量物资,派出随行人马。玄奘承诺,西行归来之际,来高昌讲经说法三年,作为感恩。
然而,继续西行的大队人马和财物引起了盗匪的注意,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公元628年初,玄奘一行来到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北麓的凌山脚下,常年冰雪覆盖的凌山,是西行路上的一大天然屏障。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走,近一半人马葬身雪山,七天后,剩下的人马终于翻越了“死亡之地”。
在中亚,被当做异教徒驱赶、围攻
进入中亚撒马尔罕,这里是几大文化的交汇处,宗教信仰更是繁多易变。
7世纪初,佛教在此地凋零,佛寺荒凉,僧侣稀少。
当他们在飒秣建国一所废弃的寺院礼佛时,被群众当做异教徒驱赶、围攻。
但玄奘没有惧怕,他反而去面见国王,讲经说法。凭着对佛法的博学、见解,语言天赋,以及人格魅力,玄奘最终打动了国王,这个国家不再攻击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