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的名字应该叫武更为妥当。已经很牛了,然而武家的牛人很多,其中最牛的就是贺兰敏之,因为他敢和武则天的老妈上床。
我们先看一下他在武氏家族的地位吧,当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υ配妻子是相里(复姓)女士,生了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又娶了杨女士,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嫁给了越王府法曹贺兰越石,次女就是武,三女嫁给了郭孝慎。长婿贺兰越石和郭孝慎及幼女都死得早,所以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只封了母亲杨女士为荣国夫人,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
由于武则天的缘故,韩国夫人和女儿贺兰女士经常出入皇宫,因为她们两个同样国色天香,所以唐高宗李治本着不浪费美女资源的原则,对她们母女一同宠爱有加、大小通吃。
后来韩国夫人不久死去,李治遂加封外甥女兼小情人贺兰女士为魏国夫人,准备将她留在宫中任职,以便随时暗通款曲。武则天听说后妒火中烧,对于这个年轻貌美的外甥女顿起杀机,公元666年八月武则天趁她的两个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怀运随同各州刺史前往泰山朝见李治并跟随到长安的机会,在武惟良呈现的祭品中下了毒药,送给贺兰女士吃掉,贺兰女士立马毒发香消玉殒,武则天于是趁机迅速查出凶手武惟良、武怀运,将其斩首,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因为这两个人过去对武则天的母亲态度恶劣,武则天早就怀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
当初武则天的异母哥哥武元庆(武三思的父亲)去世后,武则天上疏李治请求将她大姐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改姓武,以充当他父亲武士Φ暮笏盟镒樱并继承周公爵的爵位,并任命为左散骑常侍、门下省弘文馆学士,看起来春风得意前途无限。然而由于此次贺兰女士惨死时,李治悲痛欲绝哭泣着对贺兰敏之说:“刚才我主持朝会时她还好好的,退朝后就毒发而死,怎么死的这么快呢?”贺兰敏之只是痛哭不已,始终不发一言。
武则天听到报告后疑心顿起,认为贺兰敏之已经怀疑到她。不过由于他年轻力壮风度翩翩,武则天的母亲杨女士十分宠爱,于是与他通奸,估计是杨女士主动求欢,因为双方的年龄实在是悬殊太大,武则天一时投鼠忌器无法下手,公元670年杨女士去世,武敏之丝毫不悲伤,不但脱下丧服,而且还召唤歌女,演奏音乐。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天生丽质有倾国倾城之貌,李治和武则天早已指定为皇太子李弘的太子妃,并且婚期已经确定,然而武敏之色胆包天,居然使用暴力将其强奸,武则天忍无可忍,李治也大怒若狂,因为贺兰敏之和他丈母娘通奸实属于被逼无奈,尚可忍受,而这家伙居然敢强奸自己的儿媳妇太子妃,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可以的话,哪里轮的到他呢?如此严重的强奸案如果不严加惩处,李唐皇室颜面何在?不过他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娶老爸李世民的老婆武则天以及与贺兰敏之的母亲和姐姐通奸的无耻行为。公元671年6月11日,李治下令将贺兰敏之流放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在走到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时,由地方官员用马缰将其绞死。
其实贺兰敏之的死固然罪有应得,然而在一个变态的宫廷环境中长大,又如何不心理变态呢?他的姨妈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却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封为皇后;李治本是他的姨夫,却与他的母亲和姐姐通奸;按照封建宗法制度杨女士已经是他的祖母,按照血缘关系杨女士则是他的外祖母,然而他的外祖母兼祖母却逼她上床;唯一的亲人姐姐贺兰女士又被姨妈武则天毒死。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心理不变态才怪!他的强奸太子妃的行为与李治和武则天的禽兽行为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我们不否认武则天的杰出的政治才能,然而对她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有一部电视剧《至尊红颜》将武则天美化的无以复加,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人物链接:贺兰敏之简介
贺兰氏源出鲜卑。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武后亲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魏国夫人贺兰敏月的哥哥。
咸亨二年(671年),杨氏过世,武后拿出一笔钱,命敏之建筑一座大佛像来为杨氏祈福,没想到敏之竟将做佛事的绸缎中饱私囊。敏之既死,武后便召回武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Φ暮笏谩
贺兰敏之是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出身高贵,然而很有可能是因少年乱伦阴影导致心理变态的大帅哥,《资治通鉴》称“敏之貌美”,《旧唐书》云其“年少色美”。
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被选为太子李弘之妃,眼看着婚期将至,敏之听说此女甚美,竟强行与之发生关系,以致后来改选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
更值得的称奇是竟然与自己的外祖母杨氏(荣国夫人,武则天的母亲)有奸情,平日也仗着杨氏的关系恃宠而骄,为人轻佻,让武后很不高兴。
外祖母杨氏的丧期还没有过,敏之便已换下丧服,招妓奏乐享乐。当时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小女儿)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时常有许多宫女随行,而敏之也逼淫这些随行的侍女。
对于敏之种种恶行,让武后暴怒不已,便下令将他流放到雷州,并恢复他的本姓贺兰。当他来到韶州时,以马缰绳自缢而死。武后当时都忍了,甚至非常偏袒他这位外甥。直至多年以后,她才指出贺兰敏之十条大罪(主要是生活作风问题,包括与外祖母通奸,强暴太平公主的侍女,强暴太子妃等等),将其流放岭南,并将其刺杀于流放途中。在朝中曾与他友好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