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隋朝这么短命竟然是因为选错了国号?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期,这个阶段不但有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农民起义、国际战争,也诞生了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强大时期,唐不用说,由于其强大,现在海外华人还自称唐人,美国、东南亚等地更是有很多唐人街,但是作为开启大唐盛世的隋朝,却没有那么好命,是个短命王朝。

其实隋朝是做了很多贡献的,首先是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分裂,而且隋朝也有开皇之治,开凿了大运河,连通了南北,我们先看看开国皇帝隋文帝的统一历程。

首先要说的是杨坚在史学界评价还是很高的,杨坚未掌权以前所在的北周,已经实行多年汉人鲜卑化政策,包括姓氏,杨坚在建立隋之前的姓氏是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如果没有杨坚站出来掌握政权,中国北方的汉人鲜卑化政策还不知道会走到什么程度。

一、跟随北周武帝灭北齐

首先,北周武帝在位的时候是个北周难得的明君,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幼时其堂兄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亲政。而为了能够尽快稳固自己的权位,北周武帝接受华夏文化,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北齐却日渐衰落,北方统一的时机已经到了,建德四年(575年)末,宇文邕于是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杨坚追随北周武帝参与了灭北齐的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但是北周武帝同样输给了命运,按理说宇文邕正值壮年,不出意外,还能执政个十几年,但是却在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早逝时年仅36岁。

皇帝正值壮年却患病死亡,留下年轻的皇帝,又重复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的主少臣疑。

二、杨坚发动政变,掌握大权

其实如果即位的北周宣帝好好做皇帝的话,估计北周可能会存活更长的时间,至于能不能统一全国,那还是得看皇帝,但是北周宣帝不但没有励精图治,荒淫无道也就罢了,还怀疑大臣,诛杀元老重臣,将国政交给东宫的旧僚郑译,引起朝野恐慌。

579年,传位仅7岁的太子北周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好在北周宣帝并不长命,一年后,北周宣帝病逝,北周静帝只有7岁,局势更加的紧张,近臣刘P、郑译等和杨坚有旧,并且杨坚有“重名”,矫诏谋引杨坚辅政。据记载杨坚开始是:“固辞,不敢当”。但是刘P警告他:“公不为,P自为之”,于是杨坚接受了建议,首先是北周宣帝死亡而秘不发丧,随后假传太上皇圣旨,解除了在各地宇文家的诸王军权,军权就完全被杨坚控制。当然各地也有不断的叛乱,但是都被杨坚平定。

三、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

杨坚平定叛乱,诛杀诸王,掌握了军政大权,这个时候就开始行动了,大定元年二月十四甲子日(581年3月4日),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从他专政到称帝,前后不过10个月时间,岑仲勉《隋唐史》说杨坚“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杨坚之所以能这么快称帝,与北周末期军政大权迁移于汉人、受到汉族官员欢迎、北周府兵强大有关,毕竟杨坚是汉人,而且也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叛乱已平,诸王被杀,隋朝内部稳定下来,隋文帝开始着手统一,隋文帝于587年废除后梁,于589年隋灭陈之战攻灭南朝陈,俘虏陈后主。隔年9月,控制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归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统,隋朝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出统一的国家。

隋文帝在统一中国以后,注重总结治国经验,而且隋文帝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太子杨勇就是因为生活奢华才被杨广有机可乘,隋文帝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皇后,就是独孤皇后,隋炀帝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建立科举制度,吸收大批底层精英,开创了开皇之治。

但是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与秦一样,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可是自己却先行而去,关于隋朝的短命网上有很多分析,鲁速就不多讲了,多说一句,关于隋的国号,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而这应了那句,担心什么来什么,隋朝果然“随”了唐,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呢。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uichaogushi/3788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