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
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