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亡国的帝王,却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宋徽宗“才华横溢”,为中国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珍品。

宋徽宗赵佶从小就与众不同。他的兄弟们,都喜欢争权夺利、权谋斗争,而他却是个文艺青年。

相传,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练习书法,10年用了18缸水,平均一年1.8缸。而赵佶更生猛,他一年就能用掉2.5缸。

身为一代帝王,他比一个书生更刻苦。

不仅勤奋,他还十分有天赋。赵佶竟然把绘画中画兰、竹的手法,带入书法中,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瘦金体。”

“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

大书家赵孟頫这样评价:“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中国的美术,自从晋朝以来就一直提倡“意境”。

但是赵佶在绘画上一次次突破古人的传统,把“瘦金体”的书法技艺,融合到绘画中来,形成“形神兼备”之道。

这就是“工笔画”。

唐朝时,就有了工笔画的手法,但那时的人们都看作是旁门左道。直到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从此,工笔画成为了中国美术的重要一支。

“重视写生,精细工整。”

在中国,凡是收藏了一幅名画、名作,必然在盖印章,表示自己曾今拥有过。

赵佶更是此道中人。在流传下来的资料中,他一共用过13种印章,其中常见的有7种,而这7中印章被称为“宣和七玺。”

小的如“宣和”“政和”,大小不过2厘米见方。而大的“内府图书之印”,也只有7厘米见方。

由此,赵佶将绘画、写诗、治印、做书揉合起来,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

做为一名爱好书画的文艺青年,最大的愿望当然是收集天下名品。

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当然是痴人说梦,但赵佶可是皇帝。于是,他就设立了“御前书画所”,来收藏、保管古玩字画。

在赵佶当皇帝时,“御前书画所”收集了800多幅颜真卿的真迹、商周秦汉期间的鼎、编钟、礼器等一万件。

史书记载:“秘府所藏充初填溢,百倍先朝。”

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珍宝,全部被收入宫中。

为了培养大宋的艺术家,赵佶还把绘画纳入科举考试中,堪称中国的第一次“艺考。”

赵佶把绘画的考试,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并且亲自出了题目:

第一题:踏花归来马蹄香。

第二题:竹锁桥边卖酒家。

第三题:深山藏古寺。

通过考试的学生们,进入到皇家画院,享受优厚的待遇。随着成绩的不断提升,学生还可以晋升品级。

这种激励的制度,培养出不少书画大家。

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画出《清明上河图》的张泽端,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赵佶还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造瓷器的官窑——汝窑。

有一天,赵佶晚上睡觉做了个梦。他梦到大雨过后,天空碧绿如洗,那一抹天青色美的让人心醉。

于是,他写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第二天,他就设立了国家造瓷场——汝窑。在皇帝大人的亲自监督下,工匠们终于烧出了“青如天、面如玉、声如磬”的瓷器。

“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

这种瓷器“简到极致,方为大美”,似玉、非玉、而胜玉。正是因为它素雅简朴,当时的达官贵人,无不以拥有一抹天青色为荣。

后世千年艺术,都能找到赵佶的影子。这就是这位“亡国之君”带给这个国家的文化珍宝。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512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