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代皇帝宋怀宗​赵昺​,为何被逼跳海?

听过我们今今乐道全新历史书系的朋友们,一定都听过精选系列《高天流云·白话宋史系列》,对于《南宋卷·官宦王朝3·大结局》中宰相陆秀夫抱着年仅八岁的宋怀宗以身殉国应该都有很深的印象。

宋史》记载:祥兴二年(1279)二月六日,元军攻破厓山,陆知君臣难以脱险,先拔剑驱妻儿入海,后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赵显)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藏玉玺于赵昺怀内,背负幼主,命人用白绢将君臣两人相缠,从容投海,时年41岁。

宋怀宗赵昺

宋怀宗赵昺,生于公元1272年,卒于1279年。在公元1278年即位,在位313天。帝昺是宋度宗的幼子,宋端宗和宋恭帝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生母为俞修容。在宋端宗因病去世之后,年幼的赵昺被陆秀夫等人扶持登基为帝,是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也是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陆秀夫生于1236年,卒于1279年,他性情沉静,矜持自重,敏于事而慎于言,十九岁考取进士,在元朝入侵后,任左宰相组织抗元,一路护送宋端宗南下,在南下过程中险象环生,年幼的宋端宗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人世。

在众人慌乱中,陆秀夫挺身而出,慷慨悲壮地说,“度宗皇帝还有一子尚在,怕什么?古时,少康能凭借500人马,十里方圆而中兴夏朝。如今我有司百官俱在,兵马数万,如天不灭宋,难道我们不能复兴大宋300年帝业?”他对朝廷的忠心深深打动了在场将士,将士们重拾信心,团结抗元。

宋朝市民生活

宋朝重文轻武,经济文化空前发达,但军事力量却非常薄弱。这使得从北宋南宋,势力逐渐减弱,到宋末三帝时,宋帝一退再退,已被逼得无处可去。即便如此,公元1279年,宋军与元军还是在崖山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元军主帅张弘范等人到达崖山时,有人对当时的宋军将领张世杰说:“如果元军用水军堵住海口,我军就不能进退了,我们可以先占据海口。若侥幸取胜,这是国家的福分;若不能取胜,仍然可以向西撤退。”

张世杰觉得有道理,并考虑到全军要在海上呆很长时间,容易军心涣散,不如破釜沉舟与元军决一胜负。于是张世杰下令烧毁宋怀宗的临时驻地,全军转移到由一千多艘大船连成的水寨,以严防死守,来应对元军进攻。

不久元军到来,观察崖山地势,依山面水,是不可多得的军事要地,于是第一时间抢占了崖山,切断宋军重回岸上的退路,这时候张世杰才意识到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他们没有充足的淡水饮用,海上的将士干啃了数十日的干粮,只能望着茫茫海水,极度困乏。

元军在崖山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在宋军最虚弱的时候进行攻击,宋军自知抵抗不了元军的进攻,张世杰只得下令砍断绳索,命令各船分别逃命。

崖山海战

正如前文《宋史》记载,守在宋怀宗身边的宰相陆秀夫,自知赵昺难以脱身,不想年幼的赵昺像宋徽宗宋钦宗一样被俘虏受辱,于是陆秀夫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跪倒赵昺面前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陆秀夫说完,背起哭作一团的赵昺跳入海中,以身殉国。

皇室的最后一点血脉,就此断绝。这就是崖山之战。大宋王朝,灰飞烟灭。

宋朝的灭亡,绝不仅是因为一个将领的判断失误而导致的,而是在很多事情的发展中便早有预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510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