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中国生产力有多高?谁说说看。

在论坛里逛了段时间,发现一些对北宋经济和富裕状况的描述,让我很是不明白,因为这和我平时所认为的天经地义的一些观念相冲突。如果哪位达人可以解惑,感激不尽。很多人都说北宋时经济非常的发达,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裕,甚至连城门的小吏都是穿丝绸的靴子。我不是北宋人,也没有找到关于北宋时期经济的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明确记录,无法确实的分辨,只是有几个疑问。

我知道,在经济生活中,生产和消费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有多少的生产就会有多少的消费,生产和消费基本上是平衡的,消费是由生产驱动的,至少在古代时是消费从属于生产的,这应该没有争论。因为科技水平决定了生产力,而生产力决定了一段时间里生产的消费品的多少。和现今相比,北宋在农业生产和纺织这两种最基本、最基础的的生产科技上是落后的,也就是说在生活水平上,如粮食、布匹的人均消费量是不能和现代人相比的。

说说北宋的粮食产能。在黄河流域应该是麦、稷、黍、菽、麻等五谷为主,这些作物的产量即使是在如今的生产状况下,除小麦外,都是很低的,稷、黍、菽这三种因为产量实在太低,今天在农业生产中早就被淘汰了,不属于主流作物了;在长江流域大概是以水稻为主。我在这里因为一些基本数据的缺失,不算总的产量,我来算农业生产率。以明清时代的江南农业生产率为标准,来估算北宋时期的应该不会偏低,反而会偏高。根据明清时期文人的记载,一个壮年的劳动力应该可以耕种10亩水田,而每亩水田产稻米平均为2石,一个劳力的消耗一年大约也是5石,也就是说包括他自己,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粮食只可以养活不到5人,我引用的数据是江南地区的,也就是说平均水平会更低;北方旱地的生产率肯定比水田低,我想古今不会有多大的区别,问题只在于低多少了。算古代一户人家有5口人,应该不算很多或很少了;南北以人口相同的条件平均,认为一人耕作可以养活5个人应该是很多的了,这个数据有很大可能偏高。总结,一户人的耕作可以有养活1个人的粮食用来交换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考虑到,粮食的运输和保存,每户(5个人)从事于农业生产就可以供养1个左右的人脱离农业生产,这个数据明显偏高了很多。

以我们解放初期的数据来比照,当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80%,也就是说,10人中有2人脱离农业生产,北宋的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比这还高,而且北宋的社会形态不可能比解放初复杂,有一定的可比性。在北宋时期,考虑到当时的交通状况和中国相对于周边的庞大的人口,外源性质的粮食输入是杯水车薪,可以忽略的。也就是,单单从粮食生产的角度来说,5个人只能供养不到1个人,最多不会有10%的人脱离农业生产。

从布匹的生产角度来说,北宋时期富人以丝绸为主,穷人以麻为主。丝绸就不说了,种桑、养蚕、抽丝、纺织,闭上眼就能想象产能高不到哪去,否则不会到今天还是属于奢侈品之列了。至于麻,不是我们现在的黄麻,而是葛麻,比起今天的棉花产能是远远不如的。不谈纺织,就说原料的生产率,就差了一大截。想想我们到了化纤出来了,才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想想到了今天一件纯棉的内衣或外套还是属于中档的服饰,我实在对于北宋时人们的穿衣状况乐观不起来。毕竟,生产力摆在那里,这是改变不了的。

衣食住行。衣和食的解决问题令人怀疑;住的问题这里忽略;行就不说了,简单不到哪去,否则古代人不会对离别那么的在意了,生离和死别等同起来,搞出了十里长亭,送别思念的诗词多得臭大街了。

我对一些人对北宋的富裕程度的描述表示怀疑,因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放在那里,别的可以作假,科学技术可是做不了假,没有生产力的支撑,其它的一切都无从发展起来,连穿衣、吃饭问题解决起来都是如此的困难(想想我们的解放初期),如果缺衣少食能够发展出什么富裕的文明,能够支撑起一个商业普遍发达、民众普遍富裕的社会,那真是见鬼了,除非我在学校里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完全错误的;还有据我所知,北宋还是有一些农民起义的,规模不算很小;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去造反,而且是在一个相对单纯的一农业为主的社会里?所以,我觉得,北宋不会很富裕,至少不会像某些人所吹嘘的那样富裕,即便是有,也就是极少数人的富裕,相对的是大多数的贫穷;想想我们今天不是还就这样吗,难道北宋政府真的是如此的NB,那我申请穿越北宋得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28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