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有“狸猫换太子”这件事吗?

宋真宗时,有刘、李二妃同时身怀有孕。刘妃奸诈,李妃憨厚。真宗声称,谁先生子,就立谁为皇后,立所生之子为太子。李妃先产下一子,刘妃为固宠,暗中命人将李妃所生之子用剥了皮的狸猫替换,引皇帝往观,令皇上大吃一惊,李妃因而被逐,刘妃随后产下一子得立为皇后。不料天理昭昭,刘妃所生之子夭折,改从某王府过继一子,恰为李妃所生,后此子继位,是为仁宗,得老臣包拯、老太监陈琳帮助,仁宗寻回流落民间的母亲,母子团圆。“――这段名为”狸猫换太子“的折子戏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更因有了内容相近的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善良的人们在为李妃的不幸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时,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误区――

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宋太宗赵光义一命归西,终年59岁。所遗皇位由太子赵元侃继承。元侃原名德昌,后又改名元休。他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本无继承大宝之望,只是因为有吕端寇准等一班正直大臣的全力拥戴,他才得以面南背北。赵元侃,即位后改名为赵恒,在位25年。这25年,赵恒一共换了三任皇后。这三个皇后,一个姓潘,乃是大名鼎鼎的潘美(潘仁美)之女,在《杨家将演义》等一些通俗文艺作品中,是个可笑的角色。另一个姓郭,没有什么名声。最后一个姓刘,即所谓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谋。刘氏真的干过”狸猫换太子“的勾当吗?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刘氏的身世说起。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扫平了南方各割据小朝廷之后,带兵亲征北汉,围攻北汉都城太原。五月五日,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率群臣到宋军营中投降,战斗结束。随同宋太宗征讨北汉的诸色人等中,有一个姓刘名通的武将,他官拜虎捷都指挥使,蜀地人氏,家有一妻一女。在班师回京时,刘通不幸染上了时疾,死在了半路上,遗下了孤妻弱女。闻听丈夫的死讯,刘通之妻龚氏急火攻心,不久也病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刘娥成了孤儿,多亏外公家的抚养,才使她长大成人。

转眼之间,十几年过去了,刘娥的外公、外婆、舅父、舅妈均已谢世,只剩下她与表哥龚美相依为命。15岁那年,一向以锻银为业的表哥听说京城汴梁生意好做,就带着刘娥,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京师。到了京师之后,龚美开了一间小小的银坊,刘娥则在作坊前面的铺面里给表哥看着店面。说来也怪,龚美的锻银技术原本一般,但他的小作坊里却常有公侯王孙们前来光顾。其故何在?原来,这和刘娥有关。

据史料记载,刘娥”善播鼗“。鼗,读作桃,乃是一种乐器。据郑玄注《周礼・春官・小师》,”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有点类似于今天小孩玩的拨浪鼓。播鼗,无非就是摇晃拨浪鼓,本是小孩子闲着无聊时才玩的玩意儿。刘娥之播鼗,很难说是为了什么艺术,只是为了解闷而已。可由于她人长得确实漂亮,所以那些纨绔子弟还是照来,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耳!“是也。由于这些阔少们的推波助澜,刘娥的美名渐渐传播到深宅大院的王府。被襄王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看中。

一对年轻人,情窦初开,自然是如胶似漆,不料却惹动了襄王乳母的不满。这位曾被宋太宗封为秦国夫人的乳母”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怕小王子被新来的女人带坏了,悄悄地向太宗打了一个小报告。太宗听了大为光火,他派人将儿子叫来训斥了一顿,然后命他立即将那个小野女人送走,否则,削去他的王位。一向畏父如虎的赵德昌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将心爱的人留下来以保住自己的爱情,还是遵从父命以保住自己王位?权衡了半天,他终于选择了后者。于是,刘娥被送出了王宫,当然,她并没有回到龚美开的那间小银作坊,而是来到王宫指使张耆的家里,这是赵德昌安排的。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04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