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得失成败,最成功的是清朝

北魏是中国第一个少民入主中国的王朝,版图广大,在太武帝拓跋焘时代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南朝原本是中国正统,是汉族王朝,儒教文化自然是根深蒂固。让人意外的是,北魏也是儒教文化,儒化的程度更深,以至于南朝陈庆之惊呼:衣冠士族尽在江北!他自己非常震惊,他惊奇的发现,原来自己反而不是中国人了,那些索虏反而是正统的中国人。

陈庆之来到的时候,正是北魏的末期,这个时代北魏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好几代皇帝都是汉人血统。国语没了,国服没了,就连墓地也在洛阳,再也不许葬在塞北了。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源于一个人,即孝文皇帝拓跋宏拓跋宏是北魏王朝最汉化的皇帝,他所主导的改革融化了鲜卑民族,牢牢统治了汉族地主的精神。少民王朝入主中国不外有4种模式,一,不汉化,二,中国地区实行汉法,民族地区实行民族法,三汉化,四,实行汉法,但民族不汉化。

北魏属于第三种,彻底汉化。辽国是南北分治,北方是契丹制度。元朝基本是部族制度。清朝是各民族保持本色,政治制度用汉法。

四种模式,最成功的是清代。

孝文帝由于是第一代入主中国的王朝,还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全部是首创,所以他完全是手忙脚乱,被中国文化征服了。

辽国是看到了北魏灭亡这一点,采用了一国两制。

元朝是接触了西域的阿拉伯民族,它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

清朝是看到了元朝灭亡太快,采用了汉化。

为什么说清朝是最成功的。

清朝在少民王朝中统治的时间最长,长达二百七十年。这是第一。

清朝保持了满族的特征,这是第二。

清朝提升了满族的文化水平,这是第三。

清朝统治的领土第二大,这是第四。

孝文帝的确是政治家,但是北魏衰败就是从他开始。他主导的改革,成了北魏文弱的发端。北魏本来是特别强盛的,灭北凉,灭柔然,灭高车,灭后燕,灭国无数。

孝文帝快乐的和汉族地主在洛阳联姻,而鲜卑族军民却被放在六镇防御柔然,朝廷派去的汉官又贪婪残暴。最后的矛盾是,汉族地主竟然要把六镇鲜卑贱民地位写进宪法,六镇鲜卑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贱民了。

北魏之亡始于六镇起义,五胡民族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者,最后起义被镇压,但是六镇军阀羯族尔朱荣却壮大了起来。他**跋扈,主宰了北魏王朝。尔朱荣死后,他的部将高欢宇文泰又分裂了北魏,是为东西魏。等到二人的儿子建立北齐北周魏国是彻底灭亡了。

汉化未尝不可,但是操之过急就必然引起副作用。拓跋鲜卑是融入了中国,但是再也不会是统治民族了。这是以一个民族的消亡为代价来提高人种文化的。

现在的元好问什么的北魏后人,可以骄傲的说自己是文明人了,诗书比汉人更精通,但是他们怎不想想,曾经几百年前他们是中国的主人啊。现在他们还是吗?他们还有他们的国家吗?中原是汉人的,北方是蒙古人的,就是没他们的事儿了。现在鲜卑人去大兴安岭老家试试,蒙古国军队必然把他们驱逐。

孝文帝是想通过全部汉化来实现汉人淡忘抵抗意识,达到成功统治中国的目的。这他倒是做到了,但是这其实就是失败了,以顺从中国来统治中国,那还有什么意义吗?日本人要是以顺从中国来统治中国,那岂不是日本屈服了。

因此孝文帝这个人吧,没有进取心,没有斗志,面对问题只是消极对待,从来大熔炉都是外国对非本国民族的,唯独孝文帝是对本民族开涮的,这岂不有自虐倾向。

史海钩沉,鲜卑终究是文明人了,他们还知道五胡乱华是可耻,孝文帝大概永远也想不到,他的后人会以鲜卑为耻,拼命隐瞒身份。这种融合最好不要搞,既然做过那么多残虐的事儿,你以为融合了就会忘记吗?日本人融合大家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济南惨案、旅顺大屠杀吗?大家会以日本人为荣吗?都是此理,和亲并不能消灭历史,并不能消灭野蛮的形象。

这些王朝中蒙古人确实是最霸气的,宁死不肯实行汉法,中国有路,它实行省,中国有转运使,它实行达鲁花赤,中国有军队,它实行万户、千户、百户,中国有科举,它实行征召,中国有孔教,它信喇嘛教。蒙古失败的更快啊,一百年就回老家了。

史海钩沉,沧海桑田呀。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nanbeichaogushi/4442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