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一个朝代的灭亡即意味着另一个朝代的建立。
西周、东周、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五代十国、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应该像历史车轮的某一节一样,一环紧接一环,但是并无关联。
事实上却远非如此,一个王朝的灭亡除了伴随着新朝的建立外,还伴随着大量前朝遗民的诞生。这些前朝遗民可能会为了恢复前朝而大举造反旗帜,建立一个个与新朝同时存在的政权。
以明朝为例,1644年(崇祯十年)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新政权。
与此同时,大量明朝遗老并没有理所当然地认为明朝就应该消失了。
在他们的脑海中,明朝不过是暂时被后金(清朝前身)军队夺取了首都而已。只要他们努努力,必能驱除鞑靼、恢复明朝。
出于这种观念,明朝遗臣们拥立了不少地方上的朱姓藩王。因为这些藩王称帝及统治的场所多在南方,所以后代将1644年后明朝藩王建立的政权统一称为"南明政权"。
南明政权中,最有名望且被众人所承认的政权有三个。
即前后顺序的弘光政权(1644年)、隆武政权(1645年)、永历政权(1647年)。
弘光帝福王朱由崧
福王朱由崧,明神宗(万历)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明代三大奇案"红丸案"当事人)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
他虽为嫡长子,但是不受万历皇帝的待见。万历本来顾于脸面,不愿承认这件事。
但是李太后抱子心切,于万历九年逼着万历皇帝承认了此事。
有明一代历史都是如此,一个皇位必然要引起兄弟俩的争端。
远的有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俩,中的有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朱常洛、朱常洵兄弟俩也算一对。
但是朱常洛、朱常洵的国本之争十分戏剧化,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很受神宗的宠爱。
神宗一度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最后在满朝文武的压力下,不得已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这个过程中,在郑贵妃的运作下,朱常洛吃了很多苦头。
作为皇子,他曾一度活得像个贫家子弟一般。他的母亲恭妃也被锁深宫,一次临幸后从未受过皇帝宠幸。
苦苦熬了大半辈子,38岁那年,朱常洛终于等来了神宗驾崩的消息。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
在位期间,泰昌帝解决了神宗期间的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分两批发银2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等。
但是,可能因为前半生穷苦日子过得太多了。
泰昌帝在位期间沉迷酒色、纵欲驰骋,一个月后,他便因病身死。
因死前吃了道士进献的红丸,他的死亡便成了明代一大悬案"红丸案"。
福王朱由崧的父亲,即民间野史中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席"(人肉汤)的福忠王朱常洵。
朱常洵的前半生在郑贵妃的安排下过得很顺。
虽然与皇位无缘,但是王位坐得稳当,历经光宗、熹宗、思宗三朝而不倒。
而且,朱常洵残暴不仁,擅长搜刮民脂民膏。
时人有"先帝耗天下以肥王"的说法。
直至李自成攻入洛阳将其活捉,他的好日子才算活到了头。苦苦求饶下,李自成不仅不放他走,反而切下其手上一块肉和鹿肉一起煮汤吃下。
正因此,民间有了李自成煮杀朱常洵,吃其尸身的"福禄宴席"传说。
福王朱由崧的两位堂兄,即明熹宗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校,两人为明光宗同父异母的儿子。
1644年,明思宗崇祯帝自缢身死,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
1645年,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朱由崧逃往芜湖被活抓押往北京,于翌年被处死,死后葬在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 。
隆武帝唐王朱聿键
唐王,乃是明朝时期的世袭地方藩王,藩地在今河南南阳。
朱桱于永乐六年就藩,永乐十三年薨。
朱聿键是世袭第九代藩王。
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时,南安伯郑芝龙、镇江总兵郑鸿逵、户部尚书苏观生、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拥立唐王监国,随后便入闽称帝,年号"隆武"。
按常理来说,唐王朱聿键一系血脉历经三百年未有一帝,是明朝皇族的一支十分疏远的血脉,正常的情况下他是不能称帝的。
即使称帝,也不会得到多少人的追随。
但当时身逢乱世,与皇室血脉相亲的弘光帝身死后,各地不知名的藩王自立为帝的不在少数。
而隆武帝身后有闽地唯一一支明朝正规军郑氏家族的支持,其创立的隆武政权是这些藩王中最有力量的政权之一。
在常规的明史理解之中,隆武帝是被郑氏家族架空的一个形象。
但是在部分历史学家的考据之下,隆武帝虽在位不久,但其与郑氏家族的权力斗争相当复杂,涉及到皇权、文臣、郑氏三个体系的较量。
详见论文:
徐晓望. 论隆武帝与郑氏家族的权力之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114-119.
隆武帝统治期间,郑氏家族飞黄腾达。
时年二十岁出头的郑成功,彼时还是个秀才,却十分受隆武帝的喜爱,被封为御营中军都尉,授南安伯,赐国姓。
这多少为郑成功以后的反清复明事业奠定了一些基础。
永历帝朱由榔
朱由榔,其父亲为桂端王-朱常瀛明神宗第七子,母为贵妃李氏。
朱由榔称帝时是隆武二年,彼时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清军杀死,他作为当时明神宗直系后裔唯一一人,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吕大器等推举下监国。
但是,当时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鐭在大学士苏观生的撺掇下提前称帝,建立绍武政权。
南明由此产生了两帝并立的局面,二帝政权开始互相残杀!
但是不久之后,绍武政权优势大显的情况下被清军设计覆灭。
永历帝在乱战中逃得一命。
纵观永历帝在位16年(1646年-1662年),南明已经积弱难反。
绍武政权覆灭后,各地总督纷纷宣布反清复明。
但随着时日渐久,各地运动相继被清兵镇压,局势一片不利。
永历政权上下一片悲歌!
永历五年到十一年,永历帝沦为孙可望的傀儡。
永历十三年,永历帝逃亡缅甸。
至此,南明政权宣告覆灭。
总结
南明政权的三位皇帝,弘光帝身世最为显赫。
其父亲福忠王朱常洵虽未做皇帝,但是极受万历帝的喜爱。万历死后,时人有"先帝耗天下以肥王"的说法。
按照当时明朝旧制,崇祯死后,皇帝继承人应从明神宗万历的直系后代中选取,他这一系自然首先在考虑之侧。
以在诸世子中尊崇的地位,他最先称帝。
弘光帝逝世后,隆武帝即位。
隆武帝是南明三位皇帝中最"野"的皇帝。
他在皇室中地位低下,在乱世中靠着海盗家族郑芝龙的支持而上位。
如果严格依照祖制,他是没有当皇帝的资格的。
但是乱世之中,哪有什么规则可言?
隆武帝九代唐王,于王朝覆灭之时换来一帝王,上追四代高祖。
历代唐王在地下如若泉下有知,心下也足以甚慰了!
永历帝朱由榔堪称南明三位皇帝中最窝囊的一位。
南明三位皇帝,弘光帝在南京称帝,隆武帝在闽地称帝,永历帝在两广地区称帝。
永历帝是最后称帝的一位皇帝,也是让人对南明政权彻底失望的一位皇帝。
从永历元年(1647年)到永历五年,他都是在无休止的逃亡中度过。
永历五年(1651年)到十一年(1657年),他又彻底沦为了孙可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
永历十三年(1659年)后,他逃亡缅甸,寄人篱下,直到永历十六年(1662年)被吴三桂从缅甸揪出斩首。
永历朝前后历经16年,永历帝却没有一天像个真正的皇帝。
从监国、即位到逃亡、身死异国,每一步他都是在大臣的掌控之下行动的。
为了保住明朝最后一丝血脉,一个不受宠的藩王世子挺身而出,整日担惊受怕、颠沛流离,最后却仍然难逃身死的结局。
这就是时代赋予人的命运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