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一词原来有指出卖汉族王朝的国家利益的人,在明朝末年平定西南土司的叛乱中,朝臣在奏疏中用汉奸指成不法的汉人。
现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气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从古至今,“汉奸”一词都是贬义,令人厌恶,各种书籍和影视剧一类的剧作都把反派描绘的十分猥琐与丑陋。倘若一个人背负上了“汉奸”的骂名,即使有可能翻案,也会是一生的污点,更不用说那些坐实了汉奸罪名的人,不仅影响了自己,更是对自己的后代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让不少后代羞于承认。
但是明末重臣,一员虎将吴三桂却主动投身于这混乱泥沼中,不顾身后名节,留下“明末第一汉奸”的骂名。但其实,明王朝最后的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也并不是什么明君,张岱评论他:“"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黄道周、瞿式耜辈欲效文文山之连立二王,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
昏庸懦弱,在清军的追杀下,一路逃亡到缅甸,而缅甸人要求所有人必须放下兵器才能进入。为求保命,他同意放下武器,带一小队人进入了缅甸。1659年5月永历帝等人流亡缅甸,被缅甸国王安置在缅都阿瓦城。朱由榔的大臣和随从在缅甸期间,天天逛妓院,喝得醉醺醺的,东倒西歪的走在大街上,缅国人看了很失望。说“天朝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啊?”
后来,缅甸发生政变,缅王之弟莽白派三千士兵包围永历帝君臣,杀光了所有大臣和侍从,只留下永乐帝一家软禁起来,这就是 “咒水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