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疆域形势是怎样的?各国以哪为界?

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汉献帝,建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即帝位,继续称汉朝,后世称为蜀汉或蜀。孙权接受魏的封号称吴王,以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为都,实际并不受魏的控制,到公元229年也即皇帝位,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三国之间虽不时发生战争,但疆域大致稳定:魏与吴、蜀间的界线是长江与淮河之间、今大别山、湖北汉川至兴山一线、大巴山、秦岭,而吴、蜀之间以今湖北的西界、贵州务川至台江一线、广西西界和中越边界为界。

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在曹操平定乌桓以后,东北的疆域基本已恢复到东汉中期的范围,但鲜卑人已大量进入缘边地区,魏国的实际控制范围缩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lishigushi/1612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