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曾经评价王钦若:“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这里明确的指出,王钦若是“五鬼”,对于国政没有益处。宋真宗的后继者,宋仁宗赵祯也毫不客气的指出:“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王曾是北宋时期名相,宋仁宗也是北宋中兴帝王,这两位给王钦若定了奸邪的评价,王钦若的性子好像就已经定下来了。小编个人认为,王钦若做的一些事情,虽然没有历史上有名的奸臣那般可恶,但是也不是一位忠义的大臣应该做的事情。
他这一生干的最著名,在后世名声最响亮的事情,就是伪造天书,支持宋真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封禅大典虽然是古时候非常著名,同时也是对帝王政绩最大肯定的一种典礼,但是这场典礼本身对皇帝的要求十分的高。《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而在《史记·封禅书》中曾言明,一位帝王要想举行封禅大典,必须合乎以下三个条件:帝王贤明、天下太平、天降祥瑞。
说白了封禅大典,其实就是在贤明帝王执政之后,天下天平,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康,随后又遇天降祥瑞,于是举行祭祀天地的古礼,向上天报告自己的成就。古来又有只有举行了封禅大典之后,帝王才算是真正受命于天,治理百姓的天子。因为具备这个意义,古来的帝王都期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封禅大典。
在宋真宗之前,于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以上列举的帝王,无一不是青史有名,受后人敬仰的君主。秦始皇统一宇内,汉武帝痛击外敌,唐太宗创贞观之治,唐玄宗更是开创开元盛世,八方来朝,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与这些明君相比,宋真宗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策略,一直受到外族侵犯,宋真宗这儿也不例外。最可笑的是,宋真宗在举办封禅大典之时,还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战胜国签下反给战败国缴纳岁币的屈辱合约。不知道读者们是怎么想的,但是小编个人却对此表示不敢苟同。
没有什么功绩的宋真宗,却想举办封禅大典。首先前面两个还好说,最后一个天降祥瑞,就必须让大家看到实物。而王钦若就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宋真宗解决烦劳,伪造了一份《天书再降祥瑞图》,使得天降祥瑞一项也得以实现,宋真宗因此举办了泰山封禅大典。
封禅大典绝对是古代最重要的一场典礼,不仅整个仪式恢弘庞大。同时在举办这个仪式之前,宋真宗还在泰山大修亭庙,以此来表现自己对天的感念。
然而皇帝一句话,苦的却是地方上的百姓。不管是举办典礼,还是大修庙庭,都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给百姓们造成了不小的负担。更何况,这个典礼其实宋真宗根本没资格举行。王钦若本人为了讨好皇帝,迎合圣意,依照宋真宗给他说的虚无缥缈的梦境,伪造了天书,完全不是一个忠臣所为。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追逐权利之人。
后世有人评价王钦若,对他表示正面的肯定。他们将王钦若犯的一些错误,以“世上没有奸邪的大臣,有的只有昏君”来开拓王钦若的罪责。这其实是一种歪曲事实,强词夺理的说法。
说什么皇帝是圣明的君主,臣子自然都贤明,皇帝是昏君,也就有了奸邪。作为一位臣子,不是看病下药,看菜下饭。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忠臣国士,那么无论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相信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更好的国家而奋斗。
作为大臣,辅佐皇帝不是说一味的迎合皇帝。贤明的君主就提出治世良策,昏庸的帝王就在一旁搞些奸邪之事。一味合格的臣子,需要在皇帝不贤之时规劝,而不是一味的逢迎。王钦若本人为了讨好皇帝,干的这些事,真不能说他是一位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