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张璁简介 张璁是怎么死的?

张璁又叫张孚敬,“孚敬”这个名是因为与嘉靖朱厚熜同名,为避圣讳,嘉靖帝为其改名“孚敬”,又赐字茂恭。他是明世宗嘉靖帝时期的首辅,曾经前后三次在朝为相,对明朝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璁为永嘉永强人氏,生于公元1475年 ,去世于公元1539年,少时聪慧而勤奋读书,长大后得以博学多才,文采出众。他曾经在十三岁的时候作《题族兄便面》:“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此时已少见学识。

张璁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对经学知之甚详,却不知为何七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正德十五年,他第八次参加礼部考试,才最终得以高中进士。

张璁高中进士的第二年,正德皇帝就在豹房去世。因为生前无子,因此正德皇帝遗诏,命从弟朱厚熜嗣皇帝位。于是在同年四月,十四岁的朱厚熜在奉天殿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这个时候张璁已经四十八岁。

嘉靖帝继位之后,以杨廷和为首的一干文臣上奏,希望嘉靖皇帝改换父母,也就是承嗣孝宗。嘉靖帝自然不同意,事实上在站稳脚跟之后,他还想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加“皇”。于是这一番举动,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议礼之争”。

嘉靖帝自始至终反对入嗣,杨廷和等人却一再请求。在皇帝和大臣争斗之中,张璁站在了皇帝一方,上奏“《记》曰:‘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张璁的及时上奏与辩驳,给嘉靖帝注入了生力。嘉靖帝此后对张璁越发欣赏,这也使得张璁日后官路亨通,简直是平步青云。

当然这话都是日后,此次争辩,以嘉靖帝的妥协告终,而张璁也因此被外放,任南京刑部主事。三年之后,世宗地位稳固,于是想要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加“皇”,远在南京的张璁知道皇帝的心意,于是上书重提旧事。嘉靖帝于是将张璁等人召回,委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以张璁为首,形成了力挺嘉靖帝的“议礼派”,最终逼得内阁首辅杨廷和辞职,而其他反对者也纷纷被下狱问罪,贬官外放。此事过后,张璁受到嘉靖帝的重用。

明朝嘉靖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不均,百姓生活艰难。张璁入内阁之后,就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革除弊政之上。他清查天下田赋,扼制侵占和投献民田,减少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使得明朝的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张璁随后改革科举制度,重新规定考试文体,提高应试者素质。从根本上肃清选拔人才的障碍,以便于持续为明朝官场输入新鲜而有效的血液。

明朝时期官员收受贿赂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张璁革新吏治,加强官员监察制度,严格官员任免升迁。他主张推举“廉能爱民者”,不受资历限制。

张璁的这一系列政治改革,对明朝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人常将其与张居正联系在一起,是明朝两位著名的改革家。

嘉靖十四年,已经年迈的张璁屡次请求致士,得嘉靖帝一再挽留,甚至亲自为他制作药饵。后来因为在朝房值班致士,昏迷不省人事,病情持续加重,嘉靖帝这才放他回家调养。

张璁在故乡修养期间,嘉靖帝多次派人探望,张璁身体稍好之后,便下旨让他回京复任。张璁虽然接受诏旨,但都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嘉靖十八年二月,久病不愈的张璁,在温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嘉靖帝听到消息之后,十分伤心,后“赐祭葬有加,赠太师,谥文忠。”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jiangxianggushi/5017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