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后陵寝之汉灵帝刘宏文陵

好爹妈的教唆下,中平三年(186年),汉灵帝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渠水中种植着南国进献的荷花,花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夜舒荷”。又因为这种莲荷在月亮出来后叶子才舒展开,月神名望舒,就又叫它“望舒荷”。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汉灵帝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嬉戏追逐。有时他自己高兴起来,也脱了衣服和她们打成一片。所以,他就给这处花园赐名为“裸游馆”。一国之君,昏庸荒唐到这不田地,不亡国也是奇迹了。

关键问题在于,这位汉灵帝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好学,尤其崇尚儒学的积极青年,著名的“熹平石经”就是在他在位时期修建的,而且这位皇帝还很喜欢跟著名学者们探讨学问,只不过后来把好经都念歪了,以至于东汉后期著名的大学者杨震老夫子的后代都怒了。灵帝曾经从容的问侍中杨琦:“朕和桓帝比怎么样?”杨琦说:“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唐尧比德一样。”灵帝不高兴的说:“你真是硬脖子,真不愧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招来大鸟的。”杨琦的回答真可以说是骂人不吐脏字,汉桓帝就已经够混账了,汉灵帝和汉桓帝比,无非就是夏桀跟商纣比罢了。

汉灵帝刘宏文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刘家井村西北,当地人称为“刘家井大冢”。

三、史料中有关文陵的记载

汉书·孝灵帝纪第八》载:“(中平六年)夏四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太尉马日磾免,幽州牧刘虞为太尉。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六月辛酉,葬孝灵皇帝于文陵。”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按:看来汉桓帝和汉灵帝要么是太混账了,让后代史学家懒得去记;要么是给自己修的墓太过夸张不符合原则,以至于后面的学者都不去记他们的陵的具体状况。)

陵墓群中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

陵墓群中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

因之,这使我们联想到,为什么《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太昊伏羲氏列为“上上圣人”,汉代画像石刻中有那么多伏羲女娲像。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原本也是个读书人,出身书香世家,自然拥有良好的教育,司马谈喜欢谈论古今轶事,也爱钻研古籍,司马迁耳濡目染,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

李贤汉书注》:“《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灵帝文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文献通考》载“灵帝文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帝中平六年四月丙辰崩,六月辛酉葬)。”

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孝灵皇帝讳宏,章帝元孙,父苌,世封解渎亭侯,母董夫人。......在位二十二年已巳四月丙辰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辛有葬文陵在河南府城东北。后汉书注灵帝文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灵帝宋皇后讳某,扶风平陵人也,肃宗宋贵人之从曾孙也。建宁三年,选入掖庭为贵人。明年,立为皇后。父酆,执金吾,封不其乡侯。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初,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悝及妃宋氏,妃即后之姑也。甫恐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皇后挟左道祝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在位八年。父及兄弟并被诛。诸常侍、小黄门在省闼者,皆怜宋氏无辜,共合钱物,收葬废后及酆父子,归宋氏旧茔皋门亭。

灵思何皇后讳某,南阳宛人。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长七尺一寸。生皇子辩,养于史道人家,号曰史侯。拜后为贵人,甚有宠幸。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光和三年,立为皇后。明年,追号后父真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因封后母兴为舞阳君。皇中平六年,帝崩,皇子辩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后兄大将军进欲诛宦官,反为所害;舞阳君亦为乱兵所杀。并州牧董卓被征,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庭,遂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董卓又议太后迫永乐宫,至今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于永安宫,因进鸩,弑而崩。在位十年。董卓令帝出奉常亭举哀,公卿皆白衣会,不成丧也。合葬文昭陵。

王美人,赵国人也。祖父苞,五官中郎将。美人丰姿色,聪敏有才明,能书会计,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庭。为何后所鸩。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二月壬午,追尊谥皇妣王氏为灵怀皇后,甲申,改葬于文昭陵,仪比敬恭二陵。

魏文帝诏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

博物志曰汉末,关中大乱,有发前汉宫人冢者,宫人犹活,既出,平复如旧。魏郭后爱念之,录置宫内,常在左右,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绪。郭后崩,哭泣过哀,遂死。

张载七哀诗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

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抔。便房启幽户。

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

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

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

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

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

王明清《挥麈录》之《前录》:“周桓王葬渑池县东北,灵王葬河南县桓亭西周山上,景王葬洛阳城中西北隅;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成帝葬延陵,在咸阳县;哀帝葬义陵,在扶风;平帝葬康陵,在长安县北;后汉和帝葬慎陵茔中庚地;安帝葬恭陵,在长安西北;顺帝葬顺陵,冲帝葬怀陵,并在洛阳西;质帝葬静陵,桓帝葬宣陵,并在洛阳东;灵帝葬文陵,在洛阳西北;献帝葬禅陵,在渭城北;魏明帝葬高平陵,在河清县;高贵乡公葬洛阳瀍涧之滨;陈留王葬王原陵,在邺县西;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魏文帝葬富平县东南;东魏孝静帝葬邺;唐高宗乾陵,睿宗槁陵,穆宗光陵,僖宗靖陵,并葬奉天县;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并葬富平县;德宗崇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并葬三原县;昭宗和陵,葬河南缑氏县;梁末帝葬伊阙县;后唐(阙)末帝(阙)明宗陵内。以上三十八帝,常禁樵采。”

祔葬:汉灵帝何皇后、汉灵帝王皇后。

汉灵帝何皇后即灵思皇后(?—189年),何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何氏出身于屠户家庭,后选入掖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辩,并受封贵人。光和三年(180年),立为皇后。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何皇后死后,合葬文昭陵。

汉灵帝王皇后即灵怀皇后,灵怀皇后王荣?-181年),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汉灵帝刘宏的妃子,汉献帝刘协的生母。王荣入宫后,被封为美人。光和四年(181年),王荣生下儿子刘协,汉灵帝的皇后何氏(灵思皇后)派人毒杀王荣。王荣死后,汉灵帝曾作《追德赋》、《令仪颂》,寄托对王荣哀思。永汉元年(189年),王荣之子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汉献帝追谥母亲王荣为灵怀皇后,改葬文昭陵。

何皇后是否与王皇后合葬文昭陵,在《续汉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太后暴崩,群臣有司尊谥号灵思皇后,合葬文陵。另据《卓别传》记载:“何后葬,开文陵,卓(董卓)悉取藏中珍物。……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四、陵园介绍

汉灵帝刘宏文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刘家井村西北,当地人称为“刘家井大冢”。现存封土呈平顶圜丘形,长116.1米,东西宽105.9米,高近20米,夯层明显,每层厚约0.2米,该墓碑破坏严重,东南已被民房侵占,墓顶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土坑,南北长24米,东西长21.2米,墓东发现一残存空心砖,规格为1.21*0.475*0.135米。1984年文物工作者李献可考察文陵,在墓顶发现一穿孔玉衣残片,在墓冢东南10余米处地表0.5米下发现两块出土黄肠石,石刻上刻有题铭,分别有“建宁五年二月”和“熹平六年二月”等20余字,陵南有南北长57米,东西宽50米,高1.2米的陵寝建筑台基和大量的砖瓦。

关于刘家井大冢的墓葬归属和汉灵帝文陵的具体位置,可谓众说纷纭。

李杰明 巩义市第五高级中学 洛阳市第二中学 洛阳市第二中学 洛阳市外语实验高中 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子弟学校新安县第四高级中学 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 孟津县老城高级中学 偃师市第六高级中学 偃师市高级中学 偃师市综合高中 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开封县第一高级中学 开封市大梁高级中学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去年11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认,在陵墓群区域范围内,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内各个时期的古代墓冢大约330余座。

中国文协执行主席、组委会主任刘云峰,解放军总政治部老干部学院副院长顾正主大校,新华社首席记者、新华社经济信息部主任、原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参赞鲁惠民,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张瑞祥,中国文协副秘书长付晓涛和杜正梅,中国炎黄画院院长丁风雷,中国炎黄画院副院长黄石,国际文化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康留国等国内外书画艺术界知名人士及洛阳军分区副政委徐振松,洛阳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马奎元,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洛阳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周加申,洛阳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主任李治平,洛阳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张学民等洛阳市委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健在的部分八路军老战士代表共400多人参加本次开幕式活动。

汉魏洛阳故城在今洛阳市洛龙区与偃师市、孟津县相毗连的伊洛平原上,西距洛阳市约15公里。

建国以后,关于刘家井大冢墓主及汉灵帝文陵方位的探讨著述颇多。

全国耕地调查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第五十八条取土应当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确需使用耕地的,应当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层的土壤,并依法进行复垦。

第五十八条 取土应当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确需使用耕地的,应当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层的土壤,并依法进行复垦。

第五十七条取土应当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确需使用耕地的,应当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层的土壤,并依法进行复垦。

李南可先生在《从东汉“建宁”、“熹平”两块黄肠石看灵帝文陵》一文中认为“刘家井大冢”是灵帝文陵。李南可曾于1984年5月在该冢顶部的一个小土坑里发现一块玉衣残片,上面残留这金缕和银缕两个圆孔。又在刘家井刘文斌家发现黄肠石两块,这两块黄肠石的一侧,均刻有隶书文字两行。其中一块写“……建宁五年二月”,另一块写有“熹平六年二月……”。为此,作者断定这是灵帝文陵。另外李南可认为在“刘家井大冢”东北约500米处,洛孟一路西100米,残存一周长127米,高约4米的墓冢,及该冢东南,洛孟一路东约150米的墓冢分别是何皇后和王皇后的陵冢。

据《两汉帝陵》一书作者考察:这个大冢坐落于刘家井村西偏北,最西边的老乡的房子已经侵占了部分墓冢,东边和北边也有侵占的现象。墓冢南边、老乡房子西有一块明显的台基。整个大冢高约不到20米,已被老乡开垦成四级梯田。原来的大冢应是覆斗形,不过这个覆斗的底平面太大了一些。冢顶较平且开阔。据老乡们讲,由于1942年国民党第十五军在冢上挖防空工事,造成墓冢顶部下落为一个很大的凹坑,所以造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外表和冢顶情况。陵表现在还可以看到夯土层,厚度不等,全陵周长约300米。此陵和邙山上其他墓冢相比,规模较大,应该是属于皇帝一级的陵墓。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 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 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 “根”。

黄河倡议书 黄河是中国的一个象征,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相对而言,采纳李南可先生意见的学者数量较多,如韩国河在其《东汉陵墓踏勘记》、赵振华在其《洛阳东汉北兆域帝陵的初步研究》,严辉等在其《洛阳孟津朱仓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相关问题的思考》中。

五、文陵考察结论与研究

又如东汉后期在与西北羌人的长期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凉州三明”关于“凉州三明”的事迹,参见《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张奂段颎传》,以及陈勇《“凉州三明”论》,《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

《茂陵勘探:西汉帝陵的样本研究》里提到——外城之内的西北。

多年来,他曾十余次赴西北考察,踏行于河西走廊、青海湖畔和天山南北,其中两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无人区,考察古楼兰艺术遗迹。

杨井村位于卫辉市城区西北15公里,省道翟阳线傍区而行,107国道、京广铁路傍区而行。

一、符合历史文献的记载

根据《帝王世纪》、《续汉书》等史料记载,原陵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十五里的邙山之上,这本史料中,关于文,恭,宪,怀,原五陵的位置,基本是一致的,即东南去洛阳十五里,或者在洛阳西北十五里。因为这两本史料的的作者皇甫谧和司马彪是晋人,因此十五里是晋里,而洛阳西北十五里,就是邙山之上,送庄一带。

二、根据史料中关于恭陵方位的记载进行的分析

史料记载,汉灵帝文陵在洛阳西北二十里,高十二丈,因此从距离和高度规模上看,文陵应位于东汉帝陵北兆域的最北端,而且高度较高,刘家井村大冢符合史料中对文陵的记载。

三、考古钻探和考古发现的证据

2009年初,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为配合连霍高速的工程,国家文物局对连霍高速附近的东汉帝陵北兆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调查和钻探工作,在孟津县送庄乡卅里铺村东南处的朱仓遗址发掘现场,新发现两处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和两处大型墓园遗址,并对二汉冢、三汉冢,玉冢等疑似东汉帝陵进行了钻探调查。

首先,龚松林所考察的所谓汉灵帝文陵,应该为北魏孝文帝元宏与文昭皇后高氏终宁陵的陵园,与东汉帝陵无关;陈长安先生所认定的汉灵帝文陵,即护驾庄南大冢,东西长46米,南北长41.2米至44.3米,墓葬呈覆斗型,夯层明显,在西部封土下发现大量青石块。东汉诸帝陵封土大都为平顶圜丘状,极少有覆斗型封土,且经过钻探认为,这座墓的时代应在唐代以后,基本确定为五代后唐时期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

经过考古钻探,在北兆域一代,有6 座独立大冢与东汉帝陵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分别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大冢、朱仓升子冢。这些墓冢位于邙山中段的制高点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封土的规模宏大, 陵区内其他墓冢不能匹敌; 封土的大小、陵冢的位置与文献中关于东汉帝陵的记载符合或大致符合; 墓葬规模宏大,为东汉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 与周围的墓冢存在着合理的配置; 独立大冢周边都有大型建筑遗址群落。因此,这6座大冢是我们寻找东汉帝陵的必选目标。

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帝陵北兆域共有帝陵五座,即文,恭,宪,怀,原五陵,六座大墓是如何对应五座帝陵的呢?经调查勘探,大汉冢、二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大冢、朱仓升子冢5 座大冢的墓葬形制为特大型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砖室墓,是邙山地区最大的东汉墓葬。东汉帝陵虽没有经过考古发掘, 但是根据已经发掘的东汉诸侯王墓推测, 帝陵的墓葬形制为字形明券回廊墓上述5冢符合条件, 所以包括朱仓M722、M707 在内的5 座大冢, 它们的墓冢性质应该是帝陵。6座大冢中只有三汉冢的墓葬形制不是甲字形, 为明券双横室墓, 墓葬规格略低; 地面以下封土直径只有84 米,规模较小。因此,将三汉冢刨除五陵之外。

去年11月,洛阳考古工作者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认,在陵墓群区域范围内,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内各个时期的古代墓冢大约330余座。

去年11月,在1984年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又对邙山帝陵进行了初步调查,确定了陵墓群区域古代墓冢的数量。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朱亮介绍说,多年以来,地方乃至国家考古单位的学者们就已经开始为邙山陵墓群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认知、启动邙山帝陵的研究和调查、保护事业而奔走呼吁。

墓封土现存直径3米,高2米,封土前立有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7年)年“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

结合已经发现的文物资料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刘家井大冢,在整个邙山上,是仅次于大汉冢的一个超级大墓,封土高20米以上,而且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望到。很显然是东汉帝王陵墓之一。,在考察中,曾经从当地农民挖的窑洞里,看到过该墓的夯土层,和夯土的构筑法,颇符合汉代墓葬的特点。从年号和墓葬形制推断,认为此陵是汉灵帝文陵是比较符合的。

这个就说明,这个墓葬最下限是在乾隆时期,也就是说,它的年代最晚最晚,不能晚于200年。

墓地距今约1800年,已发掘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出土丝织物、黄金面具、鎏金铜器、银器、铁器、料珠等。

古代中国纪年:天授 元年公元 527年干支 丁未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大通:南朝梁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孝昌:北魏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天建:北魏时期领导莫折念生年号真王:北魏时期领导杜洛周年号神嘉:北魏时期领导刘蠡升年号广安:北魏时期领导葛荣年号甘露:高昌政权麴光年号天授是武则天的年号。

近年来,笔者在这一带(新建滨河大桥东,古城北)发现有汉及汉以前的砖瓦和陶瓷残片,俯拾皆是,说明这里曾是一大聚落。

死后“崎岖灵榇,狼狈荒陬”,虽然被千辛万苦归返郑州,却只能“权殡道侧”,直到中宗景龙二年(708),才得与妻子合葬,归入其父房仁裕陪葬昭陵的坟茔旁。

死后“崎岖灵榇,狼狈荒陬”,虽然被千辛万苦归返郑州,却只能“权殡道侧”,直到中宗景龙二年(708),才得与妻子合葬,归入其父房仁裕陪葬昭陵的坟茔旁。

据这些史料记载,昭陵依山凿石为元宫(墓室),从墓道至墓室山约七十五丈,前后安置了五道石门。

近年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研究,《兰亭集序》应该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孟津县送庄镇刘家井村西北大冢为汉灵帝文陵的可能性较大。

攻略:

刘家井村就在三十里铺村的西北,马路对面,有一个牌子写着村名“刘家井自然村”。进入村子,一直朝西走。可以看到那个大冢。或者也可以从送庄北面的一条村路,从村子的西面农田进入看到土冢,在路口还有一个倒下的“汉灵帝文陵”的标识牌。

汉灵帝刘宏陵 目录

记录内容

备注

方位

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刘家井村西北,当地人称为“刘家井大冢”

墓主

生平

详细事迹参见《后汉书.孝灵纪》

(中平六年)夏四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太尉马日磾免,幽州牧刘虞为太尉。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六月辛酉,葬孝灵皇帝于文陵。

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

南朝

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皇甫谧《帝王世纪》

西晋

《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

西晋

独孤弋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是这样写得:太祖武烈帝独孤弋号称“古今帝王武艺第一”,凭借着盖世武功开创帝业,在位才不到五年,却于北疆将平的前夕忽然驾崩,天下震动。

乾宫应天厩,主手握重权,故毛泽东文韬武略,古今帝王未有越其者。

古今帝王,之所以成大事者,皆因明白一点,即利可以让,权千万不能放。

备一套古今帝王都没见过的御用衣冠。

李贤《后汉书注》

灵帝文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帝中平六年四月丙辰崩,六月辛酉葬)。”

马端临《历代文献通考》

南宋

其实汉代自武帝以后,皇帝诏书喜欢引用诗经是常有的事儿,不说宣帝、元帝、成帝、哀帝&hellip。

沈氏是代宗妃、德宗母,安史之乱中失散洛阳,生死未卜,德宗即位多年寻访未果。

八、乾陵地宫:兰亭序会否在内乾陵,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馆、历代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誉。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对联横批记首世家 至德传芳让德传芳三让传芳梅生传芳 挂剑酬心寻根溯源 祖德宗功裕后光前延陵衍派敬祖奉先 三让承徽远拓进取 观乐论政吴氏祠堂对联。

王明清《挥麈录》之《前录》

南宋

孝灵皇帝讳宏,章帝元孙,父苌,世封解渎亭侯,母董夫人。......在位二十二年已巳四月丙辰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辛有葬文陵在河南府城东北。后汉书注灵帝文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

成奎安自1978年被李修贤发掘拍戏以来。

成奎安自1978年被李修贤发掘拍戏以来,从艺23年间,已拍摄了350多部电影、600多集电视剧。

成奎安自1978年被李修贤发掘拍戏以来,从艺23年间,至今已拍了350多部电影、600多集电视剧。

自从1928年考古学界发掘殷墟以来,清理过的商代墓葬已超过2万座,就单个墓葬出土文物的数量,妇好墓位列第一。

窦太后认为景帝有意迫害梁王,怒责景帝,宫中大乱。

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玉玺,返宫后传国玉玺查无下落。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何进谋诛宦官不成,反为宦官所害,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玉玺,返宫后传国玉玺查无下落。

2016.1.26花费:送机包车120门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30*2=60+120=180清真寺15*2=30讲解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80早餐20纪念品20回民街小吃75合计525。

张载七哀诗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

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抔。便房启幽户。

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

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

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

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

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

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

丧 葬

时 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六月辛酉

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

祔 葬

情 况

汉灵帝何皇后即灵思皇后(?—189年),何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汉灵帝刘宏第二任皇后,汉少帝刘辩的生母。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继位,尊何氏为皇太后。董卓进京,废黜刘辩,不久毒杀刘辩及何氏。何皇后死后,合葬文昭陵。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永康元年(167年),汉灵帝刚即位还是个12岁的小孩,建宁四年(171年),立了宋氏为皇后,这位皇后姿色平平,汉灵帝也就对她没兴趣。

11、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mdash。

当皇后没有子嗣时,其他被选为太子的嫔妃之子,要过继给皇后,成为皇后之子才算符合条件。

墓 葬

遗 存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东汉末,汉灵帝熹平六年,宦官作乱,汉灵帝出逃时与掌印者走散,等汉灵帝再回去,其它东西都找全了,唯独没有传国玉玺。

灵帝文陵在洛阳西北二十里,今查在西北路大小冢村。

龚松林《洛阳县志》

洛阳东北的孟津县三十里铺一代

杨宽、太田有子、高木智见等《秦汉陵墓考察》

1982年

孟津县送庄镇护驾庄南大冢

陈长安《洛阳东汉邙山帝陵试探》

1982年

刘家井大冢

李南可《从东汉“建宁”、“熹平”两块黄肠石看灵帝文陵》

1984年

刘家井大冢

韩国河 《东汉帝陵有关问题的探讨》

2004年

刘家井大冢

赵振华《东汉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

2005年

刘家井大冢

严辉等《洛阳孟津朱仓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1年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hanchaogushi/3798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