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正确解读匈奴历史,亦非易事,他们并未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匈奴不像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那样 有自己的文字。记录其历史的文献资料,全都是由对其持敌对态度的汉朝官员用汉文写下来的,所以不一定客观、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学术界越来越相信, 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出现晚得多。自从匈奴汗国崛起,中国以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就差不多固定地来自北方。跟古 代欧洲日尔曼人锲而不舍地侵略罗马帝国一样,南方的富庶与和暖,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不过他们也很聪明,当中国没有力量反 抗时就来凌辱,当中国强大时就乖得多了——停止挑衅,远远观望,发展自身,甚至请求和亲。双方时战时和,或敌或友,对彼此民族自身的更新、文明的传承,其 实是利远大于弊的。
战国时,匈奴人分布在漠南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今内蒙古狼山、大青山等)一带,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善骑射。东周赧 王初年(前310年左右),势力达到秦、赵、燕边境,悄然崛起。时派名将蒙恬率30万大军进攻匈奴,收河南地(今河套一带),设置郡县;并筑连 原秦、赵、燕三国长城为一体,以阻隔匈奴入侵;且多年领兵驻屯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匈奴不敢进犯,只得北退(详见本书第二章)。秦亡,又迁回原地。
楚汉战争之际,匈奴强盛起来。到汉初,粗犷的酋长头曼之子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征服临近部落,拥有骑兵30万,其统治区域东起朝鲜边境,横跨蒙古高原,向 南至河套地区、今山西北部一带,疆域比大汉还大,并宣称他们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不断南下进行武装掠夺。前200年,冒顿单于亲自带兵南下,将韩王信围困 晋阳(今山西太原)。高祖率兵来迎,被匈奴骑兵围困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达7天7夜。刘邦鉴于国力不济,采纳谋士娄敬意见与匈奴和亲,并开放 双方关市。吕太后、文景两帝时期,继续采取和亲政策,但并未避免匈奴侵袭。文帝还采纳晁错建议,募民赴边地屯田(详见本书第五章)。
即位后,对匈奴转采攻势,多次进军漠北、漠西,尤其是两位名将、先后指挥的三大决战,“飞将军”也捷报不断,使匈奴受到很大打击,从 此一蹶不振多年,至少永远再不会对中原政权构成生存威胁(详见本书第六章)。汉武时期与匈奴的故事,另外著名的还有大汉外交正使苏武(?—公元前60,字 子卿,杜陵即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任中郎将)在一场不知情的暴乱后。拒绝投降且提侯单于,被放逐于冰天雪地、遥不可及的北海(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牧羊达 20年(公元前100—公元前81年),气节不屈,终被释放;“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兵败未降、未败却降(因刘彻将其妻子下狱而使他心寒);李陵苦战不敌 被俘而降,令“中国史学之父”遭遇腐刑。
公元前100年之前(武帝在位),中匈战争时期。公元前100年(武帝在位),中匈恢 复邦交;因一政客破坏,又马上兵戎相见。公元前81年(昭帝在位),中匈再次复交。公元前60年(宣帝在位)前后,匈奴在西方被乌孙王国击败、在东方又被 新兴的乌桓部落(今辽宁、内蒙古交界一带)击败之后,其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内讧,汗国分裂,五单于并立,局面大乱。呼韩邪单于最后取胜,却又被其族兄郅支 单于打击。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附西汉,并亲到长安朝觐,求得支持;元帝时期(公元前33年)又请求和亲,昭君出塞,对两国友 好、共同发展有突出贡献(详见本章第六节)。其前后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边城晏闭、牛羊遍野的和平景象。此后便是东汉,将在下 文第十章中再作讲解。
从汉初高祖刘邦滥觞,和亲政策一直是中国对付境外野蛮民族的重要法宝。除了北宋(10世纪)、明朝(14世纪) 外,都不断使用此法宝。柏杨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大凡使用和亲政策的时代,反倒是中国强大的时代;而拒绝和亲政策的时代,都是中国衰弱的时代。这应该 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并非真正皇帝之女,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她们见于史书的仅有10几位。最初,刘邦差点 让其独生女鲁元公主离婚远嫁,正是由于吕后舍不得宝贝女儿走,哭闹不休,百般阻挠,这才换了个宗室少女,当然少不了丰厚嫁妆。元封六年(公元前105), 武帝封江都王之女刘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宣帝即位之初(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要他们献出来自大汉的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 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遣使邀汉廷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当时汉廷由大将军霍光辅政。他们立即派兵分五路进击,又派人到 乌孙监督作战。匈奴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被乌孙军队截击,迅速败退,死亡4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70多万头,从此势力大减,多年不敢兴 兵,汉代西北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