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僧人刷牙有讲究 用齿木刷牙刮舌头

名山仙境,晨钟暮鼓,整日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僧侣们六根清净后参悟的不仅是佛道经典,更是开启了另一扇智慧的大门。从医药养生到建筑、天文无一不超越当时水平,清心寡欲的他们在技术和生活细节方面自成一家,别有见地。

和尚出游要带十八件

佛教医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医药卫生、养生保健等诸多方面,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法、手术法、食疗法、洗浴法等,药物分类也较系统。佛教有关医药方面的典籍非常多,不仅在佛经中有大量有关医学的内容,而且在律藏部的“医药事”部分也有丰富的医药学资料。佛经中对人的生理解剖结构有清楚的描述,一般将药物分为时药、更药、七日药、尽形寿药四类,且以植物药为多;认为最常见的是风、冷、热三种病,而油、酥、蜜、糖等则是最常用的药。

凭借着对身体和内心的清晰认识,佛教的比丘们大多医术精湛领先当时医学许多,无数佛家高僧也被视为在世华佗,妙手回春。但相较社会名医,佛教高僧更为平易近人,一心救世,无数百姓因此受益。

东晋中期瘟疫盛行,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朝廷御医多次问诊均无功而返,竺法旷法师听闻后逐一前往各个村落,最终成功控制瘟疫,造福百姓。晋武帝大康九年时,整个洛阳城瘟疫四起,每日均有无数染疾者去世,疫情一度失控,无数名医对此都束手无策,纠察不出病因,诃罗揭法师伸出援手,运用佛医知识成功解除了疫情。除此以外,在古代麻风病作为疑难杂症之一,众人个个避而远之,而佛教众僧不仅不嫌弃病患更是主动为其治病,救助了无数重病患者。隋代那连提耶舍、唐泽州羊头山道舜、唐益州福成寺道积、丹阳沙门智严、绛州沙门僧彻等,均治愈了无数麻风病患,对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后,无数坊间郎中宫廷御医纷纷效仿佛教医学中的治疗手段,采用心病心治,身病药治的治疗方式。直至今日的临床医学和心理学治疗中还贯彻了最基本的佛家医学思想。

除去系统完整的佛医知识外,在日常生活中,古代僧侣们更是克己修身,注重生活细节。在日常卫生中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口腔卫生却被僧侣们无比重视。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也被古代僧人们一同引入中国。

古代僧人是如何刷牙的呢?古代的和尚喜欢云游四方,他们随身带的东西不多,但很有讲究,一般是十八件:齿木、澡豆、三衣、钵、瓶、坐具、锡杖、香炉、滤水囊、毛巾、小刀、火燧、镊子、绳床、经卷、戒本、佛像、菩萨像是也。这里的齿木就是用来刷牙用的。唐朝僧人义净编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有对僧人用齿木刷牙的步骤:先取出齿木一段,把其中一头搁嘴里细嚼,嚼碎以后,用来反复摩擦牙缝和牙龈,另一半刮舌头。刮完了舌头,再把齿木顶端咬出来一个尖儿,用这尖儿剔牙。最后把齿木扔掉,用清水漱口。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919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