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工资多拿“年薪” 每年辞职找工作时间有讲究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 有两类人是比较纠结的: 一类是要发工资、 奖金的老板, 一类是打算辞职、 跳槽者。 如果穿越一下, 换到过去, 情形又是如何?在古代, 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中最难过的, 也是一道关口, 正因此才有“年关”的说法, 当然那时的“年关”说的是阴历。 但是, 这个时候在古代却非辞职最划算的时间, 与今天流行“年底走人”不一样。

现在实行年薪制, 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 其实,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 从当官的, 到打长工的, 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 尽管也有月薪。 如果以现代的年薪制概念来理解, 那时的中国人个个都是白领了。 实际不然, 年薪也分三六九等的。

那时的“年薪”, 官方书面语言叫“年俸”, 俸, 当然是指俸禄, 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 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 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是真正的年薪制, 到年底才发呢, 按年结算, 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的失地农民也是这样, 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 如果家中实在急需, 手头实在拮据可以“支”, 即临时借点用用, 到年底一并抵扣。

到了唐代, 中国才出现全部用货币来支付劳动报酬、 发工资的形式, 但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还是发实物工资, 当时的说法叫“职田年米”。 一直到明代中叶以后, 实物工资才渐渐退为次, 货币工资成为重要选择。 当时有的单位有的时候是发金子, 绝大多数则是用银子来支付, 称为“月费”, 后来改称“柴薪银”, 现代的“薪金”、 “薪水”名词, 都是由此而来。

中国古代的“月薪制”, 真正出现于南朝宋政权。 南朝宋虽是个偏居江南的小朝廷, 但在布衣开国皇帝刘裕的领导下, 该朝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事与改革。 刘裕三儿子刘义隆继位后(史称“宋文帝”), 继承了他老子的一套改革, 连老百姓欠官府的税租债款什么的也不要了, 即免去“通租宿债”, 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因其年号叫元嘉, 史称“元嘉之治”。 刘义隆当年的工资改革——“按月分俸”, 对工薪阶层影响巨大, 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月薪制”的雏形。 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 宋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 是元嘉末年(公元450年左右)。

“年薪”与“月薪”虽然仅一字之差, 但可以解决好多因薪水发放引发的问题。 如果辞职、 升迁什么的, 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 如果跳槽了, 年薪制就是个麻烦, 员工随意跳槽很可能一年的工资就泡汤了。 月薪相对就好办多了, 月结月清, 清了走人, 给劳动者的“跳槽”带来了便利(现在不少工地上更先进, 实行“日薪制”, 干一天活拿一天的钱, 当天结算, 这更灵活了)。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910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