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饮茶已玩拉花游戏:让茶末形成泡沫

最初接触到卡布奇诺咖啡, 是在一九七○年代初, 我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时候。 香气浓郁的咖啡, 上面还浮泛了一层厚厚的牛乳打成的泡沫, 轻轻点染着肉桂粉, 真是芳香无比。 过了二十年, 市面上出现了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满街都卖起卡布奇诺。

二十一世纪流行的卡布奇诺, 特别讲究拉花, 要拉成各种花样, 有心形、 玫瑰花形, 拉两颗相连的爱心, 拉出梅花的五朵花瓣, 千姿百态, 不一而足。 其实, 唐宋人饮茶, 在一千多年以前, 已经玩拉花游戏了, 而且技术远超过这些现代咖啡馆里的拉花达人。

唐宋茶道是把拉花游戏当作高尚游戏来玩的, 从庶民大众一直到皇室, 人人玩得如痴如醉。 唐宋时代喝茶, 主流方式是研末煎点。 唐朝是先把茶叶制成茶团, 烹煮以前研成末, 然后倾入汤锅中烹煎, 让茶末形成泡沫;宋朝有点改变, 把研末的茶粉调成膏状, 然后注入汤水, 用筅击拂, 打出泡沫。 关键是, 饮茶的方式与现代不同, 是要打出泡沫, 而且啜饮白乎乎的泡沫。

陆羽《茶经》的“五之煮”, 细述烹煮研末之后的茶叶, 盛到茶碗里, 产生视觉美感, 有很清楚的说明: “凡酌, 置诸碗, 令沫饽均。 沫饽, 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 厚者曰饽。 细轻者曰花, 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其沫者, 若绿钱浮于水湄, 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 饽者, 以滓煮之, 及沸, 则重华累沫, 皤皤然若积雪耳, 《荈赋》所谓‘焕如积雪, 烨若春敷’有之。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如下:

饮酌之时, 茶汤倒进碗里, 要让沫饽均匀。 沫饽, 就是茶汤的精华。 精华薄的, 称之为沫;精华厚的, 称之为饽。 轻轻的称之为花, 就像枣花漂浮在圆形的池塘上;又像曲折回环的潭水新生了青青的浮萍;又像爽朗的晴天点缀着鳞状的浮云。 茶汤的沫, 有如水边浮着绿色的萍钱, 又如菊花落在杯中。 茶汤的饽, 是以茶滓煮的, 煮沸之后, 累积层层白沫, 皤皤如白雪。 《荈赋》所谓“明亮似积雪, 艳丽如春花”, 是有的。

唐代诗僧皎然是陆羽的好友, 写过许多与茶有关的诗篇, 其中谈到烹茶过程, 描述烹点末茶会出现如花的泡沫。 如《饮茶歌送郑容》一诗, 有句“霜天半夜芳草折, 烂漫缃花啜又生”, 芳草指的是茶叶, 经过折碎碾磨成为茶粉, 烹煎之际就会出现浅黄色如花的泡沫;另一首诗《对陆迅饮天目山茶, 因寄元居士晟》, 有句“投铛涌作沫, 着碗聚生花”, 讲的是把研磨好的茶粉倾人茶铛之中, 就在沸水中滚出泡沫, 倒进碗里则凝聚成花。

到了五代北宋, 陶榖(903-970年)《清异录》有《茗荈》一章, 记载当时的茶事。 虽然有人说此书可能是他人假托陶毂所作, 但书成于宋朝是没问题的, 记载的事情是五代到宋初也是可靠的。 书中有《生成盏》一则: “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 茶匠通神之艺也。 沙门福全生于金乡, 长于茶海, 能注汤幻茶, 成一句诗。 并点四瓯, 共一绝句, 泛乎汤表。 小小物类, 唾手办耳。 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 全自咏曰: ‘生成盏里水丹青, 巧画工夫学不成。 却笑当时陆鸿渐, 煎茶赢得好名声。 ’”讲的是当时有个福全和尚, 冲泡茶汤的技艺十分高超, 能够在注入汤水的时候, 在茶碗里拉花, 而且拉出一句诗来。 最高明的本领是, 能够并摆四个茶碗, 拉出一首绝句来。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59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