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苏轼晚年谪居岭(南)海(南), 已是身心瘦弱的老人。 然而, 当他离开虚伪、 污秽的官场生活, 很快又适应了"蛮烟瘴雨"的岭海环境。 他初来惠州第一次食荔枝时, 就显得特别高兴: "人间何者非梦幻, 南来万里真良图。 "(见《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他感到, 来南国真不错。 经过几度迁居, 他很快在白鹤峰处, 筑足够一家三代二十多人安住的新居。 整饰雅洁的新居内, 还辟有书房, 并取名于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曰"思无邪斋"。 他家门前朝北, 有小河流过, 放眼望去, 一抹绿野;近处的白水山, 隐隐可见的罗浮山, 也尽收眼底。 处处是浓绿的草木和亚热带水果, 真的是"岭南万户皆春色"。 闲来他以食荔枝为乐, 并作诗《食荔枝》, 吟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

这次谪徙岭南, 是苏东坡在政治上受到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官场上失意, 生活上成为一个农夫, 但他与当地的居民相处十分亲密, 他自己甚至说"鸡犬识东坡"。 体现了诗人"不屈己, 不干人"的愉悦心情。 他要把羁留在这里的时光酿造成生命的蜜月。

苏东坡一生忧患, 一生写诗作词。 当年, 他在湖州太守任上, 因写有"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蛰龙知"的两句咏老柏的诗, 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而获罪, 下过大狱, 差一点儿丢掉性命, 后被贬黄州。 这就是发生在宋神宗年间有名的"乌台诗案"。

他住在长江边上一个穷苦小镇边, 筑有"雪堂"。 他甘愿做个农民, 躬耕东坡, 自得桑田之乐。 此时, 他常呼朋唤友, 引舟夜游, 以诗酒邀月, 写下了诸如《大江东去》、 "前后赤壁赋"以及《承天寺夜游》等多篇精妙幽玄的神品。

如今, 他又被贬住在岭南这荒蛮的瘴疠之地, 于"思无邪斋"写下食荔枝诗篇。 从"雪堂"到"思无邪斋", 都是诗人以平常慧心, 参悟宇宙人生的最好居所, 也表明诗人不再"心为形所役", 明了生命的真趣, 不为物役而保有内心的清明。 他在宋元祐年间, 为颂扬韩愈功绩而作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 借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自砺写道: "不依形而立, 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 不随死而忘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 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 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 无足怪者。 "当年韩愈因《论佛骨表》中有"事佛求福, 乃更得祸"二句触犯了唐宪宗的忌讳, 曾被贬谪岭南潮州, 而今苏东坡又踏上这被贬谪之路, 一样的羁旅, 一样的命运, 他傲然挺立在大庾岭上, 朗声高吟《过大庾岭》: "一念失污垢, 身心同清静。 浩然天地间, 惟我独也正。 "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54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