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唐韩愈
《马说》
韩愈的《马说》提出了一个关于人才的发现问题,其实也包括成长问题。千里马不是没有,而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有没有去给它的成长创造条件,而一些千里马就在你的漠视当中,忍受着恶劣的条件,默默地死去。
韩愈把这个问题写得很透彻,很形象。在他的笔下,被埋没的千里马多么凄惨,吃不饱,力就不足,才华不能够外显,甚至连普通马的待遇都得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施展一日千里的本领呢?
事实上,韩愈说的是自己。正因为自己当年吃过苦头,摔过跟头,遭过白眼,甚至挨过饿,受过寒冷,于是才能有切肤之痛,才能鞭辟入里地指出人才制度的弊端。《马说》大致写于公元795年至780年之间,这几年中,韩愈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韩千里马”的遭遇。
公元792年,25岁的韩愈在经历了三次复读之后,总算中了进士。千里马总算露了点头角,然而,还远没有到“春风十里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地步,想要得到具体任职,还得经过吏部的考试,一考又是三次,此次落榜。
在此期间,韩愈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这匹“千里马”硬着头皮,三次去找他眼中的伯乐,也就是当时的宰相,寻求关注。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韩愈第一次上门去拜访宰相,结果被看门的拦住了,于是在正月二十七日投了一封自荐信,没音信。韩愈着急了,开始频频“刷屏”,过了19天,即当年的二月十六日,他又向宰相写信自荐,希望宰相能像他的父母兄弟一样怜悯他、提拔他,结果“刷屏”失败。到三月十六日,韩愈又向宰相上第三封信,希望对方能像周公求贤一样来发现他,而且提醒对方,你好歹也给个信。结果,还是没有回音。
韩“千里马”在宰相的门前扯起嗓子叫了三次,对方都没听到,你说韩愈该有多郁闷。人在玩微信时的最大郁闷,就是反复刷屏,还是没人点赞,有了这个体会,你就可以理解韩老师当时的郁闷了。
这个阶段的韩愈正处于“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人生瓶颈时期,所幸最后还是有董晋这样的伯乐,发现“韩千里马”,提拔其进入仕途。
有责任感的人,不只是自己奋斗而已,同时也会将心比心,由己推人,对自身的苦难经历做一个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为后来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人开一条路。什么是圣贤?这就是。
韩愈有过被埋没的痛苦,所以后来乐于做伯乐,去发掘、培植、扶助天下的“千里马”,例如孟郊、李蟠、皇甫湜、贾岛等一大批学子,都受过他的关怀和培养。李贺因为父亲的名字与进士科谐音而被阻挡在科举考试门外,韩愈为这匹“千里马”写文章大声疾呼。只有做过“千里马”,才知道伯乐的可贵,才能体会千里马寻求伯乐的艰辛,韩愈就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