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明清两代命运:崇祯禁毁乾隆禁止译成满文

核心提示: 尽管施耐庵针对统治者, 给《水浒传》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宋江诸人受招安的结局, 一定程度淡化了统治者对这部书的反感。 丁日昌在同治年间的官场堪称能吏, 历史却对其禁绝《水浒传》等书的“政绩”开了两个残酷的玩笑。

清代顺治年间苏州大才子金圣叹罹祸被杀, 直接原因是作为生员的他, 充当了民间意见领袖的角色, 在顺治驾崩后的国丧期内, 组织地方士民去孔庙哭灵, 抗议地方官对苏州百姓的盘剥。 用血腥手段平定江南的清朝统治者对这种有胆有识有强大动员能力的汉族读书人, 决不会手软。 杀金圣叹乃是恐吓天下士子, 自此, 江南士气黯然收场。

文章来自: 人民网作者: 十年砍柴原标题: 十年砍柴: 禁《水浒》的那些往事

金圣叹走到这一步, 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 他对《水浒传》的精彩批点充分显示了他的性格与胆识。 他认为一百单八将“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上作”, 肯定了梁山水泊好汉的反抗。

“光明尾巴”保全水浒印行

《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 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北方一场规模并不大的底层民众起义。 元末明初, 天下大乱, 各地底层民众纷纷揭竿而起, 反抗蒙元统治, 梁山水泊众多好汉的故事迎合了这样的社会背景, 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 并不断地被加工, 人物与故事越来越丰盈。 施耐庵对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再加工, 创作了一部完整的《忠义水浒传》。 作为一位士大夫, 施耐庵对梁山人造反故事的处理是非常讲究政治的。 “水浒传”前冠以“忠义”二字, 宋江等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主张, 宋江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招安, 招安后受朝廷派遣征辽、 征方腊。 这些都是施耐庵“政治正确”的体现, 如此, 这部书才可能印行。

而金圣叹则不然, 他腰斩了《水浒传》, 把受招安、 征辽、 镇压方腊等回目全部砍掉。 而且他在批点文字中, 高度褒扬了反抗性强的鲁智深武松李逵诸人, 处处贬损以造反为手段目的为受招安而做大官的宋江、 戴宗诸人。 如此, 腰斩后的《水浒传》只剩下造反的故事了, 全书凸显的主题成了“造反有理, 招安有罪”了, 完全没有了忠于朝廷的“政治正确性”。

金圣叹何其大胆, 他的结局, 可谓是性格决定命运。

尽管施耐庵针对统治者, 给《水浒传》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宋江诸人受招安的结局, 一定程度淡化了统治者对这部书的反感。 但毕竟读者看重的是生动曲折的故事和活灵活现的人物。 《水浒传》处处生动地描写了官员的贪婪残酷, 下层人走投无路的反抗, 也在许多细节上渲染了反抗行动的暴力和血腥。 就如《金瓶梅》这类小说, 主旨是以西门庆纵欲而死的下场宣扬淫荡无好报的因果, 但具体场景描写过于露骨。 因此, 《水浒传》从成书伊始, 就不招统治者待见, 在不同时代被列入禁书名单。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32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