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兴盛的墨家学派为何神秘消失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 战国时期东周列国中最大的显学是儒学、 墨学和道学, 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墨家集团不见了踪影, 墨学无人传承, 一门在战国二百年期间轰轰烈烈展开的大众学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 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中实属蹊跷, 在一个社会中如此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被消灭地干干净净。 这就令我们怀疑: 除了历史被人为地做了手脚, 很难找出其他原因。

大家可以翻开《史记》看一看, 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24个字, 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子: “盖墨翟, 宋之大夫, 善守御, 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 或曰在其后。 ”这与其他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比起来, 司马迁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 是司马迁有意冷落墨子, 还是手头确实没有墨子的记述材料?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

从观点上讲, 司马迁倾向儒家, 可能从心里反感墨家思想, 因此, 在写《史记》时特意将其省略。 要么就是碍于当时的政治气氛, 不敢记录封建专制统治者不喜欢的学说。 从《史记》的撰写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独尊儒术造成的社会思想“白色恐怖”。 汉武帝的专制比秦始皇差不了多少。

墨子一生著述甚多, 战国时期墨学兴盛时, 据说有书籍三车。 《墨子》“天志”篇里说: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 不可胜载, 言语不可尽计, 上说诸侯, 下说列士, 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 ”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说: “苏秦发书, 陈箧数十;墨子南游, 无书甚多。 可见书籍已经流行, 私人藏储, 颇便且当。 ”

从这些话中可以猜想出墨家著作在当年的数量, 但如此多的墨家著作到了今天, 只残留了《墨子》53篇。 这种局面不能说不是封建专制文化绞杀的结果。

墨家介绍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 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 其徒属遍天下。 墨家的创始者墨子, 约生与公元前468年, 死与前376年。 他是战国初期思想家、 政治家、 藏书家。 墨子名翟。 鲁国人, 一说为宋国人, 曾习儒学, 学习孔子之术, 称道尧舜大禹, 学习《诗》、 《书》、 《春秋》等儒家典籍, 因不满其烦琐的“礼”, 另立新说, 聚徒讲学, 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他的“非命”、 “兼爱”之论, 和儒家“天命”、 “爱有等差”相对立。 认为“官无常贵, 民无终*”。 要求“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 劳者得息”。

墨子平民出身, 是小工业者。 他精通手工技艺, 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想比。 他自称是“鄙人”, 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人”。 汉朝的王充甚至说, 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 墨子曾做宋国大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 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26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