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治“高考”后遗症:医生用“病危”吓唬

核心提示: 如是, 7天后, 又把叶天士请来。 公子哥说: “眼病果然像你说的那样很快就好了, 但不知疮毒是否还会发作?”叶天士笑着回答: “我前几天说的疮毒发作是骗你的。 你现在富贵双全, 事事心满意足, 而害怕的就是死。

50多岁的范进屡试不中, 猛然听说得中举人, 喜极而疯, 一边拍手, 口里高叫“噫!好了!我中了!”一跤跌在池塘里, 挣扎起来, 两手黄泥, 一身湿淋淋的, 披头散发, 鞋也丢了一只, 仍不停地拍掌, 高喊“噫!好了!我中了!”在家人的悲伤和邻里的惋惜声中, 一个报喜官差出主意, 找一个他平素最害怕的人抽他一记耳光, 并对他说他不曾中, 就能治好他的疯病。 于是人们找来范进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 他大胆地打了这个“文曲星”一个嘴巴, 还真的让女婿清醒过来。 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里精彩演绎了一个“高考”后遗症的故事。 其实在那个时代, “范进们”的“高考”后遗症真不少, 不过在真实的事例中, 医生却采取了更为巧妙的法子去医治。

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 明朝末年, 高邮县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 是个很有名的医生。 一天, 有个书生在乡试考中了举人, 高兴至极发狂, 整天大笑不止, 前来求他医治。 袁体庵仔细看了来人, 略思片刻, 吃惊地对他说: “不好了, 你的病没法治了, 过不了几十天就会死去。 你还是快快回家吧, 晚了就怕来不及了。 ”说着, 袁体庵写了一封信, 递给新举人, “你回去路过镇江时, 把这封信交给当地的何医生, 让他再给你看看, 也许还有救。 ”

新科举人来到镇江时, 病却意外地好了。 但他还是找到了何医生, 把信交给了他。 何医生看完信后递给举人看。 只见信中写道: “这位举人因高兴过度而发狂, 所以心窍开张而不能闭合, 这种病不是药物和针石所能治好的。 因此, 我用危言让他害怕, 并以死来吓唬他, 使他的心情忧愁抑郁, 这样心窍就会闭合。 等他到镇江时, 病就该痊愈了。 ”新举人看罢这封信, 十分佩服地面朝北方拜了两拜, 然后离去。

从范进到这位新科举人, 治疗的办法不同, 但是效果一样, 心病还需“心药”医, 这就叫精神情志的调节, 也是通常所说的心理疗法。 《内经》里就提出了“怒胜思、 思胜恐、 恐胜喜、 喜胜忧、 悲胜怒”的五情相胜理论, 显然袁体庵完善和发展了这个理论, 并大胆运用于实践, 效果显著。

在使用心理疗法上, 历史上还有一例, 也是中了举人后的病症。 这次治疗的医家可不是一般人, 他就是清代的名医叶桂——叶天士。 据清代青城子《志异续编》记载: 某省督抚的儿子, 刚满20岁, 就高中举人, 自然前来贺喜的挤破了门。 谁知, 没几天, 这公子哥乐极生悲, 忽然双眼红肿, 疼痛难忍, 一天到晚喊叫不停。 督抚便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叶天士。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26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