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颇流行的名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均出自该诗。该诗文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是宋代的真宗,他的话,在当时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理论”和“思想”。就是如同我们现在要讲“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一样,都是劝人为善的名句。
在《劝学诗》中,宋真宗用“黄金屋”指代美好富足的生活,用“颜如玉”指代美貌秀气的女子。但是,不能就此理解为读书只是为了这两样东西,而应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希望大家认真去读书,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通过知识的力量获得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才真正属于自己。
这两句话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人们常用这句话来鼓励别人或子女要好好读书,以获得社会的尊重。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读书可以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二是知识可以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有了“黄金屋”,表明可以过上美好生活,有了“颜如玉”,表明就能得到美人和别人的尊重。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当时,也有用绢帛作书写材料的,但绢帛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一些学者把蔡伦向汉和帝刘肇献纸的公元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