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何称为公主?公主一词的由来

导读:众所周知,“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为什么要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呢?“公主”一词又是怎样来的呢?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后来,“公主”这个称号一直由汉朝沿用至清朝。汉制,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则称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长”字都有尊崇之意。东汉时皇帝的女儿皆封为县公主,即“公主”前的名称都是县名;到了晋朝,皇帝的女儿都封为郡公主,就是“公主”前的名称都是郡名。

到了唐朝,“公主”名称依旧,但有品级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皆能享受正一品的待遇。清朝时,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承袭明制,皇帝女儿始称为“公主”。而公主也有等级之分,皇后所生的公主,就封为“固伦公主”,享有亲王的同等待遇;皇后的养女或皇妃所生的公主,便封为“和硕公主”,享有郡王的同等待遇。

拓跋绍为道武帝拓跋珪的次子,封清河王。于天赐六年(409年)十月,将其父拓跋珪所弑。拓跋绍为何会做出弑杀亲生父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据史书记载,拓跋绍的母亲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偏房嫔妃,也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母亲献明皇后的妹妹。因为长得非常美丽,拓跋珪在贺兰部期间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向母亲说明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姨。

但献明皇后坚决不答应,说她人太美不善良,且已有丈夫。而拓跋珪不听母亲劝告,秘密派人杀掉小姨贺兰氏的丈夫,把她抢来纳为妃,不久生下了拓跋绍。天兴六年(403年)十月,刚刚十多岁的拓跋绍被父亲拓跋珪封为清河王,加征南大将军。

虽然当上了清河王、征南大将军,但拓跋绍毕竟仍是个孩子,而且他自小就凶狠无赖、顽皮过度。史书中记载,拓跋绍经常拿着弓箭,追逐街巷里游走的猪、狗,不是追上去对着猪的屁股射上一箭,就是照着狗的后腿砍上一刀。

有时候看见行人穿着打扮比较时髦,便当街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孕妇,便想要看孕妇肚子里面的胎儿,并伙同其手下剖开了孕妇的肚子。拓跋珪对他的行为非常生气,一次,他把拓跋绍头朝下吊在井里,直到他快死的时候才放他出来。拓跋绍的哥哥拓跋嗣也常常出于好心教训他,他却听不进去,还与哥哥闹起了别扭。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经常服用“寒食散”导致性情无常的拓跋珪公然大骂贺兰妃,并把她关在宫里,要杀掉她。但因当时天色已晚,没有来得及处决,贺兰妃急忙派人向儿子拓跋绍求救。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764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