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称号的历史由来

王太后,是王、亲王、国王之母的封号。最早在中国战国时期就有王太后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太后。

东亚

中国

中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王太后存在,如赵国的趙威后、秦国宣太后、夏太后等等,都是王的母亲,因而得称王太后。

汉朝延续了战国时期王母称王太后的制度,后宫妃嫔若生子、且其子有封国,可在皇帝崩后出宫前往其子的封国,成为该国的王太后,又称王国太后[1],如代太后薄姬、中山太后冯媛等等。汉武帝时,齐王刘闳之母王夫人深受宠爱。王夫人死后,武帝赐她为“齐王太后”[2]。

晋朝开始,王母降称王太妃,或称王国太妃[3],如唐朝赵国太妃杨氏,而王太后一号在中国自汉朝以后,仅于部分君主只称王的政权所使用,如五胡十六国的前凉,张重华登基以后,生母马氏、嫡母严氏并尊为王太后,同时为有所区别,生母马氏称王太后、嫡母严氏称大王太后。

日本

日本在推古天皇以前,使用“大王”、“大君”、“皇尊”等作为君主称号,因此在推古天皇以前的诸天皇,严格而言是国王,而非皇帝。虽然日本书纪记载,开国天皇神武天皇皇后媛蹈鞴五十铃媛命,在绥靖天皇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是日本正史中最早的太后,但实际上而言,一直到推古天皇以前的太后,都是王太后,而非皇太后。

朝鲜半岛

高丽王朝时期,君主称国王,其母称王太后,如穆宗母千秋王太后。自第25任君王忠烈王开始,由于高丽王朝成为元朝附属国,使王母降称王太妃。李氏朝鲜在1894年从中国独立时,重新将王太妃(王大妃)改称王太后,而明宪太后洪氏是唯一使用过这称衔的女性,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洪氏就改称皇太后。

越南

阮朝嘉隆二年(1803年),尚未称帝的阮福映将母亲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687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