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背后的故事:三次失恋

背后的故事     三次失恋      尼采智力超群,但身材瘦小,眼睛略斜,性情内向孤傲,同时又具有女性般的柔弱和敏感。爱情生活曾给他带来过巨大的痛苦。青年时代的尼采曾痴情地爱上了一个叫拉贝的女演员,他被这位可爱的艺术家迷住了,认为她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但是初恋以失败而告终,给尼采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      32岁时,尼采结识了一名荷兰少女,他的心完全被这位姑娘占据了,急于想表白自己对她的满腔深情。于是在短短的相识之后,他就冒然写信要求姑娘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写道:“我们生活在一起,岂不比各自单独逗留着要好?”但是,尼采的求爱遭到了拒绝,姑娘告诉他,她已经另有所爱,并且已和别人订了婚。      这一次求爱的失败给尼采以巨大的打击,导致了他对女性的失望,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不想结婚了;事实上我是如此的讨厌任何的约束,以及归化于一切文明规条的念头,实在也找不出一个女人有明智的头脑来追随我的思想。我开始感到希腊哲学家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适合我。”      几年之后,尼采身体愈加恶化。尼采的好友找到一位聪明美丽的小姐来照顾他,但他们仅相处五个月便各奔东西,尼采认为她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还不害臊的,梦想把地球上最伟大的天才作为她玩弄的对象。”这是尼采的爱情生活中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次打击。从此,他远离异性,不再与女性打交道,理想的女性偶像再不复存。      悲情人生      尼采的生日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同一天。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尼采学话很慢,他两岁半时才学会第一句话。他老是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一切,老牧师非常喜欢他,经常带着他一起散步。      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作为虔诚的清教徒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使他终生都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构成了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和“去找女人吗?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鞭子!”等言论得罪了许多人,也根本不被人理解。对于前者,他是为了无情抨击某些腐朽的传统基督教道德;对于后者,罗素在他所着的《西方哲学史》有一段精彩的评论:尼采带着鞭子去找女人,可是十个女人就有九个会夺去他的鞭子,正因为尼采知道这一点,所以尼采就躲开了女人,尼采说这段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抚平自己曾受伤的虚荣心。尼采的鞭子,其实只是自信和面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尼采这个人天性羞怯。因此,他自己无法接近女人。有人认为,尼采其实需要借着鞭子来给自己壮胆。这也许就是尼采说出这句话的真实原因吧。      1889年,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的大街看到一个赶车人鞭打瘦弱的老马,便用双手抱住那头可怜的牲畜的脖子,和它一起摔倒在地,当他醒过来时已经神经错乱了,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常态。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661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