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百姓苦,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七次人口锐减

中国事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记录的国家之一,据相关历史典籍记载,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口数字统计更加完整。

汉朝有“算赋法”;隋朝有“输籍法”;唐代有“户籍法”;宋朝采用“三保法”;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颁布《户口条画》,将强制为奴的人口按籍追出,编为国家民户,使人口不断增加。明朝有“户贴制度”。但由于历代政府调查人口都是为了征税、抽丁,因而不重视保存统计资料,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才开展了现代含义的科学的人口普查。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的户口统计,户数是比较精确的,而口数则常常少到荒谬。

大多时候都是政权交接时人口出现大滑坡。

人口出现七次大滑坡,最厉害的是三国时期和和八王之乱时期,基本上是少掉了70%,最少的是宋末元初,也达到了46%。

7次人口数据统计下降中,和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口下降,主要是元朝初年和唐朝初年两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锐减

第一次人口统计数据的锐减--秦末(3000万降至1300万)下降比例56%

关于战国时期的总人口数,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有一个估计:"在七国中,楚国土地最广,能出兵百万,按五人出兵一人计,约有人口五百万。魏兵七十万,约有人口三百五十至四百万。齐和魏差不多。秦、赵相当,都能出兵四十至六十万,合计人口约有五六百万。韩、燕不相上下,韩兵三十万,两国合计也在三百万人以上。七国人口没有详细数字,约计超出二千万。"而近年来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应该在3000万以上。

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约每年一次)成为遏制战国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公元前364~前245年,仅秦国在战争中斩首、坑俘即达182万人。"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孟子的这段话是对当时残酷战争的生动概括。

秦灭六国后,人口总数估计仅约2000余万。再经过秦之暴政和秦末战争,至汉初已减至1800万,甚至更少。与战国时期的峰值相比,减幅至少达四成。这是中国人口在封建制时期经历的第一次大浩劫。后又经笔者反复对证,可靠的数据是1300万左右较为准确。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锐减

第二次人口统计数据的锐减——西汉末(6000万降至2100万)65%

西汉是大一统王朝,国内长期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也迈上新台阶。《汉书》记载西汉平帝原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户数超过1200万,人口5900多万。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630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