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郑庄公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 春秋首霸郑庄公 >   叔段在郑国内战中一败涂地,这场叛乱却是一根导火线。
  这根导火线引燃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使郑庄公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在郑国内乱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关注着事态的进展,这个人是卫桓公。卫桓公对郑国的崛起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卫国位于郑国东北,两国领土接壤。作为一个老 牌诸侯国,卫国察觉到了郑国咄咄逼人的气焰。即自从吞并郐国、东虢国和戴国后,郑国的势力不断向东扩张,这已威胁到卫国的安全。
  卫桓公希望叔段的叛乱能引发郑国政坛惊天动地的地震,可没想到最终却只是蝴蝶般扇动一下微弱的翅膀,连波澜也未曾荡漾。可是他还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叛乱的力量,指示附庸的共国收留了叔段,这显然给郑庄公传递了不太友好的信号。
  必须给的郑庄公一个下马威,挫其锋芒。公元前722年,卫桓公终于大打出手。他以支持叔段为由,武力侵占郑国的廪延,此役也开启了中原十年血战的序幕。
   郑庄公以二十年的隐忍,聚积的能量一旦爆发,犹如火山的岩浆喷涌而出,熔金化石的炽热将是毁灭性的力量。不要忘了,他不仅是郑国的君主,同时也是周王室 的御封卿士。手握朝廷重权的他,把周王的御林军及效忠周王室的虢国军队也一并拉上战场。祭出“王命”大旗的郑庄公不仅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同时也拥有军事 上的绝对优势。
  反客为主的郑国兵团将战火烧向卫国境内,卫桓公到头来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玩不动了!卫桓公想全身而退,放弃武力干涉郑国内政。可是风云突变,卫桓公热衷于他人兄弟之间的相残,却不曾料想到,那是一面自己可以借鉴的镜子。他本该虚心向郑庄公学习如何以静制动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本该注意到身后有一把匕首正扎进他的心窝。
  刺出这把匕首的人,正是卫桓公的弟弟州吁。
  公元前720年,好勇斗狠的州吁弑卫桓公自立,这位弑兄篡位者在国内不得人心。为了转移国人的注意力,他不惜又一次将卫国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本已偃旗息鼓的卫和郑两国,又剑拔弩张,战争阴云挥之不去。
   比起哥哥卫桓公,州吁还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郑庄公握有“王命”这张大牌,卫国单枪匹马,想要打败郑国谈何容易。当然,历经十二代君主的经营,卫国在中 原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陈国与蔡国便是唯卫国马首是瞻的小喽,可以差唤调遣。为了确保胜局,州吁希望能拉拢更多的诸侯国,他张目四望,又找到一位盟 友。
  宋国最近与郑国闹别扭了,原来宋国也出现君位之争。结果宋殇公继位,而竞争者公子冯则逃难到了郑国。雄心勃勃的郑庄公正想向东扩张地盘,一看宋国有机可乘,也想这浑水。于是收留公子冯,还扬言将以武力护送公子冯返回宋国,从宋殇公手中将权力重新夺回来。
  有了这层原因,州吁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说服宋殇公加入讨郑同盟。并且许诺这同盟的第一把金交椅,理所当然由宋殇公来坐。
  趾高气扬的宋殇公担任总司令,宋、卫、陈、蔡四国军队耀武扬威地杀入郑国。向来小心谨慎的郑庄公关起门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只是采取乌龟战术,任你在城外叫嚣,我怎么也不肯出城作战。四国军队在郑都东门折腾了五天,最后还是悻悻而退。
  春秋初期的战争绝少持久战,受到物资和人口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战争的规模一般并不很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不过随着历史向纵深演进,技术的进步与人口的增长,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惨烈。
  对于这次草草而终且空手而还的战争,宋殇公显然不满意。为了进一步扩大反郑同盟,宋殇公又积极拉拢鲁国参战。显然这场战争的本质,是新老诸侯国之间的较量。鲁国的加盟使反郑集团扩大到了五个国家,这对郑庄公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宋殇公仍然是盟军总司令,这回他学聪明了,把进攻的时间选择在秋收时节。这个时间的选择让精明的郑庄公也慌了手脚,倘若再次龟缩在城内,那么城外的粮食将被侵略者掠走。为了保护粮食,郑庄公只得硬着头皮出城迎战。
  这么一来,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宋殇公手中。五打一,结局并不出乎意料。五国联军轻松地打败了郑国兵团,郑庄公只得鸣金收兵,在城头上眼睁睁地看着兴高采烈的敌人把粮食一一收走了。
  吞下苦果的郑庄公很没面子,军队吃了败仗,谷子被抢走了,这个仇一定要报。反郑联盟的力量太强大,要击破这个联盟并不容易。但郑庄公不是一个容易认输的人,知耻而后勇。他秣马厉兵,训练军队,加强战备,耐心地等待反扑的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
  卫国又一次爆发政变,通过政变杀死卫桓公而上台的州吁被忠于卫桓公的老臣石设计捕杀,卫桓公的弟弟子晋被立为国君。卫国的政局动荡给郑庄公提供了报仇雪恨的良机,他当机立断挥师偷袭卫国。并且大败卫军,一雪前耻。
  新君上任,还未来得及烧三把火,就被郑庄公一记当头棒喝。愤怒的卫国人一冲动,等不及通知宋国和鲁国这些盟友,就杀气腾腾地扑向郑国,其友军只有弱小的南燕国军队。不过没有宋国和鲁国的助阵,卫与南燕的联军岂是郑庄公的对手呢?
  郑庄公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核心是避实击虚,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弱敌是南燕军,具体的战术是正面牵制,侧背袭击。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郑国军队堪称中原最精锐的陆军,郑庄公从容布阵,率大军与卫和南燕联军正面对峙。暗地里却派遣他的儿子姬忽(字曼伯)和姬突(字子 元)前往制地,调动驻守在制地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南燕军的侧背,发动突然进攻,南燕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偷袭得手后,郑庄公果断下令全线出击。进 攻重点仍是南燕兵团,实力本来就稍弱的南燕军遭前后夹攻,哪里抵挡得住。很快便丢盔弃甲,狼狈鼠窜,大败而逃。
  南燕军的崩溃使得卫国兵团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卫国人一看情形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跟在南燕军的屁股后面掉头就跑。
  郑庄公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他的指挥艺术日臻成熟。这使其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名将,当然也是第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得势不饶人的郑庄公挫败卫国人的进攻后,转而进攻宋国。
  这一次郑庄公再次假公济私,他以周王朝卿士的身份调用周王室及邾国的军队。挥师东进,挺进宋国境内。一路连战连捷,一直打到宋国国都的外城。
  宋殇公被吓坏了,他赶紧向鲁国求援。可是宋国使者却犯了一个大错,他故意向鲁隐公隐瞒郑军兵临城下的实情。这使得一向注重礼仪的鲁国人大感恼火,拒绝发兵救援宋国。
  反郑同盟内部出现了分裂,精明过人的郑庄公马上抓住机会主动向鲁国示好,向鲁隐公提出和解的请求。
  远交近攻,这就是郑国的战略。在打击卫、宋并拉拢鲁国后,郑庄公的利剑指向陈国。身经百战的郑国兵团长驱直入,陈国那一丁点武装力量哪里是郑庄公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还被俘虏了不少人。
  以一国之力抗衡中原诸侯国,郑庄公仿佛一头雄狮,面对敌人的围攻全无惧色。不仅顶住敌人的来犯,而且一有机会便张牙舞爪扑向对手。
  不过树敌过多难免顾此失彼,就在郑庄公大举进犯陈国时,宋国人乘机出兵攻占了郑国的长葛城,总算捞回一点颜面。
  战争对物力和人力都是巨大的消耗,郑国轮番与卫国、宋国及陈国交战,消耗更是巨大。长此以往,将不堪重负。想要打破中原僵局,郑庄公显然必须要分化、削弱并瓦解敌人的联盟;同时建立自己的同盟国,这样方可掌握中原大战的主动权。
  为了实现战略转折,郑庄公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大展拳脚。他要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展开一场凌厉的外交攻势。
  郑庄公首先向宋国抛出橄榄枝。
   中原混战最初是卫国与郑国的战争,后来宋国卷了进来,并成为反郑同盟的急先锋。连年征战,交战各国都筋疲力尽。公元前716年,郑庄公首先向宋殇公提出 停战请求。宋国人一向有爱好和平的传统,国人对频繁的战争怨言颇多。宋殇公也见识过郑国军队的厉害,估摸着打不赢,便同意签下停战协议。
   紧接着,郑庄公主动与陈国媾和。陈国刚被郑国打得大败,被俘虏的士兵甚多,陈桓公焉有拒绝的理由?这次媾和令郑庄公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陈桓公提出与郑庄 公缔结姻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庄公的儿子姬忽。对郑庄公而言,这实在是天大的喜讯,意味着陈国脱离了以卫国和宋国为首的反郑同盟。
   尽管宋国与郑国停战,但停战并非和解。为了达成与夙敌卫国及宋国的全面和解,聪明的郑庄公搬来了一尊菩萨,这尊菩萨就是齐僖公。齐国是东方大国,也是备受 尊敬的一个诸侯国。齐僖公亲自出面进行调停,卫和宋两国不能不给东方老大一个面子。在齐僖公的斡旋之下,两国与郑国在温地进行谈判,并且签订了盟约,表示 全面和解,捐弃旧怨。
  郑庄公一连串的外交攻势,令反郑同盟迅速走向瓦解。
  和谈只不过是郑庄公的缓兵之计,他雄心勃勃,欲建立起郑国在中原的霸业。
  经过两年的停战,郑庄公已经完成其战略布局,停战只是其策略。他积极拉拢东方大国齐国与鲁国,开始寻求机会重新对宋国和卫国两国进行打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郑庄公找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即宋国没有履行朝觐周王的礼仪。其实当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多不朝觐周王。可是当一个人要找茬时,他并不是要一个真相,而只是要一个借口。
   我们从郑庄公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中,可以发现他不仅是很优秀的军事统帅,也是足智多谋的政治家,远交近攻成为他外交的法则。为了保证伐宋战役的胜利,郑 庄公别有用心地拉拢齐国与鲁国参战。齐国与鲁国都距离郑国比较远,领土不接壤,是“远交”对象;而卫国和宋国都是郑的邻国,属“近攻”对象,坚决打击。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齐僖公和鲁隐公三大巨头正式结盟。三人各怀鬼胎,齐僖公与鲁桓公想在战争中捞些好处,而郑庄公则更有雄心,试图雄霸中原。
  这一年五月,伐宋战役打响了。
  郑国从西面进攻,齐国与鲁国从东面发起攻击,宋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六月一日,鲁隐公指挥鲁军在营地大败宋军。郑庄公指挥的郑军攻势更加凌厉,在六月十五日攻占宋国的郜邑,六月二十五日再下防地。
   郑庄公十分慷慨地将攻下的两座宋国城池赠送给鲁隐公,表面上看,鲁国是这次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白白捡到两座城池,其实这正是郑庄公狡诈之体现。鲁国曾经 与宋国和卫国同属反郑阵营,郑庄公在分化其联盟之后,又把这两座宋国城池赠送给鲁国,无疑是在鲁国与宋国之间埋下领土争端的伏笔,以达到这两个国家相互牵 制的目的。精明的郑庄公并没有做蚀本的买卖,馈赠出的礼物有时只是烫手的山芋。
  宋国毕竟是中原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在遭郑、齐和鲁军事打击之后,宋国迅速纠集盟友卫国和蔡国,攻入郑国。
  宋国的防守反击战术可以说十分成功,郑军刚离开宋国,宋卫联军随后就攻占郑国防御力量薄弱的戴地。但关键时刻,宋卫蔡三国却出现了矛盾,原因是宋国对蔡国的态度有些怠慢。蔡国只是一个小国,宋殇公表现出某种傲慢。这大大伤害了蔡国人的自尊心,致使联军内部出现裂痕。
   郑庄公很快就还以颜色,经过多年战争的锤炼,郑军的战斗力与战术水平在各诸侯国当中首屈一指。八月八日,郑庄公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戴地,出其不意地包围了 这一地区。被内部矛盾所困扰的宋、卫和蔡三国联军根本组织不起来像样的抵抗,经过一天的战斗,郑军重新夺回戴地,并且俘虏了驻守于此的三国联军的士兵。
  九月,郑庄公再次率军攻入宋国,打了个胜仗后才耀武扬威地撤回。
  宋国的这次反击虎头蛇尾,先胜后败,郑庄公则成功捍卫了郑国作为中原强国的地位。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征调虢国的军队又一次发动攻宋战争,宋国又一次被杀得大败。
  以宋和郑之间对抗为主的中原大战持续了十年之久,两国总共爆发了十次战争。最初时宋国凭借与卫国、蔡国和陈国等同盟国的联合还打赢过几次战争,但后期在郑庄公的频频打击下,一败再败。
  公元前710年,宋国贵族华父督发动政变,杀死宋殇公,同时也终结了宋和郑两国的军事对峙。
   华父督杀死宋殇公的原因,起始于一个女人。华父督是宋国的太宰,有一天他走在路上时,忽然有一个美女从他面前走过。他眼睛一亮,不禁赞叹道:“美而 艳!”便动了坏主意,经过四处打听后,得知这位美女是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华父督色胆包天,一心算计着如何从孔父嘉手中横刀夺爱。他先派人做了种种不 利于孔父嘉的舆论宣传,在宋国都城到处说:“国君即位到现在十个年头了,宋国却发生了十一次的战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都是因为大司马孔父嘉主政倒行逆 施引起的。只有除掉孔父嘉,宋国人民才会有安定的生活。”
  将战争的过错都归之于孔父嘉,这当然是华父督针对百姓对战争的厌倦心理找一 个替罪羊罢了。如此频繁的战争,并且宋国没占到任何便宜,当然令宋国人民非常不满,华父督煽动起民众反对孔父嘉的情绪。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华 父督率领军队攻击孔父嘉。孔父嘉没有防备,被乱兵杀死,华父督顺利地把绝色的孔夫人抢走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孔父嘉是大思想家的六世祖。孔父嘉被杀 后,他的子孙为了避开华父督的迫害,逃亡到了鲁国。
  宋殇公得知华父督杀死孔父嘉,勃然大怒。华父督本来一心只想着美人,为了得到美人 而不计后果。现在孔父嘉死了,美人到手了,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华父督把心一横,干脆派兵直捣宋国的宫廷。宋殇公没有料到华父督敢于 铤而走险,一国之君最后竟然惨死在叛军手中。
  宋国的政变对郑国是一大利好,郑庄公马上邀请齐僖公、鲁桓公和陈桓公等诸侯,在稷地会晤商讨解决宋国问题。
   华父督向四位君主大行贿赂,以换取四国的支持。在四国君主中,郑庄公的态度最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郑国的军事力量最为强大,也因为它作为周王朝的卿士, 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周王室的态度。华父督深知弑君后果极其严重,如果郑国、齐国和鲁国联合出兵干涉,他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是保不住的。为了保命,华父督提出 由公子冯出任宋国的新国君。公子冯是宋殇公的政敌,长期流亡郑国。郑庄公一直想以武力护送公子冯回国夺取政权,这才导致了宋两国长期的战争。
  华父督的意见正合郑庄公心意,而齐僖公和鲁桓公也因受贿得到不少好处,这一次四国峰会成为一次肮脏的政治交易。郑庄公仍然是最大的赢家,流亡在郑国的公子冯被迎回宋国继任君位,即宋庄公,从此宋国的国策由反郑转变为亲郑。
  这次对宋国政变问题的解决,标志着一种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那就是在诸侯国的政权重建上主要是由几个大国来决定,周王室丧失了话语权。王室暗弱,则霸业兴起。
  随着宋国立场的转变,旷日持久的中原混战终于告一段落。这是一场春秋初期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也是诸侯国权力的重新洗牌。
   郑庄公在这场角逐中,其军事才华与外交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分化敌方阵营。在战争初始时,郑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十年攻 战,十年经营,在战争结束时郑国已经崛起为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这与郑庄公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五霸中并没有郑庄公,但是也有人称其为“春秋小 霸”。郑庄公之所以可以在春秋初期雄视中原,其原因还在于其他一些大国正处于蛰伏期。秦国正在西方开疆拓土,楚国则在南方扩张势力,而晋国则陷于长期的内 战之中,这些因素导致郑国得以纵横中原。
  随着郑国的强大,郑庄公与周王室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郑周交恶,兵戎相见。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gushi/2035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